二十九(第4/5页)
楚红虑着回山寨归队,问此地离梁山泊有多远。龚定国道远倒不远,据说也就是百十里地,但是道路不畅。楚红道,这不妨事,我走过的险峻之路多了,再崎岖的路我也走得。我将息个一半日就返回山寨,烦婆婆为我备点干粮在途中吃。龚大哥和婆婆的救命之恩,来日必报。
老妪忙道使不得,姑娘伤势沉重,神亏气虚,眼下莫说是翻山越岭,百里跋涉,便是离床下地,若无人搀扶,恐怕都是下不得的。楚红笑道,婆婆太心疼孩儿了,其实孩儿是栉风沐雨、摔打惯了的人,痛也受得,苦也吃得,没有那么娇贵。说着便要移身下地,走动走动让老妪看看。
但是身上只稍一用力,楚红便心中一凉,相信老妪之言不谬了。
原来楚红身上,除左臂的箭伤外,还有在厮杀中负的若干处伤。更严重的则是摔伤。她从百丈悬崖坠下,虽设法自救保全了性命,骨折筋裂却是避免不了的,其中最重的两处骨折都在腿部。她能够在大山里奔波数日,完全是依靠高度紧张的精神和顽强毅力的支撑。这种精神力量只能起暂时作用,一旦松懈下来,就再也顶不上去了。
楚红这一动,不仅牵动全身的伤处,引起了一阵剧痛,而且察觉到被摔伤的右腿一点都不听使唤。她不知自己身上的伤到底有多重,是否会就此残了,心头惶恐,脸上不禁渗出一层细汗。
老妪见状安慰她道,姑娘莫忧,你这伤势虽重,治得及时尚可复原,不会落下毛病。我们山里人,都略通些疗治跌打损伤之术,我已为你敷用了活血化瘀药膏,肿痛不日内可渐消。但因你摔伤后活动过甚,断骨处多有错位,如若接不好,以后的麻烦就大了,须请专门的正骨郎中来接方可。我让你定国大哥这就出去寻请郎中。婆婆这个住处,独门独户,偏僻安静,绝少有人打扰。你只管安心养伤。待你的身子骨活动自如了,再提动身之事不迟。
楚红面对如此现状,知道心急也无用,只能依了老妪之言,耐下性子且留在了这农舍里养伤。
幸而龚定国寻得了一个高明的乡间郎中,将楚红的断骨接得十分周正,楚红痊愈后活动如初,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龚定国付给了那郎中一张新猎得的珍贵豹皮作为报酬。
接骨以后,在老妪的悉心照料下,楚红的身体和精力都恢复得较快,刀箭创伤亦渐次愈合。只是那骨头的再生弥合,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得到的。伤筋动骨一百天,像楚红这样严重的骨折,欲使它完全长好,没有六七个月的静养是不行的。若现在急于活动导致再度伤折,必然会落下终生的残疾。
楚红很明白这一点,知道除了耐心静养以待恢复,没有别的办法。好在她与龚定国、老妪相处融洽,在这里住着无甚不便,还给龚定国和老妪带来了许多欢乐。从这一方面来讲,在此待上几个月她还是待得住的。
令楚红不安的是与山寨的联系问题。自己在战场上失踪,山寨肯定会派人寻找。寻找不到会做如何猜测?是不是会猜测自己阵亡了?宋江、卢俊义、扈三娘诸头领,以及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姐妹们,该是如何地焦虑担忧?尤其是燕青,得不到自己的消息会急成什么样子?一想到这些,楚红便坐卧不宁了。
楚红的心情瞒不过老妪和龚定国的眼睛。老妪时常说些开心话宽慰她,或者找点有趣的事情,比如教她剪些奇特的窗花,帮她解闷。龚定国更能体察她的心事,就问她是不是因为山寨不明你的下落而心神不安,要不要我替你去送个信?
楚红承认正是为此。但她说,送信这事是有风险的,路途也很艰难,实是不好意思麻烦龚大哥。龚定国道你这样说话就见外了,你不是拿我做哥哥待嘛,哥哥为妹妹做点事谈何麻烦。再说我本来亦是有意投奔梁山泊的,借此机会与山寨结交一下,岂不正是一举两得?
龚定国将欲去梁山泊送信的事告诉了老妪。老妪是通情达理之人,自是不会反对,但嘱龚定国路上多加小心。于是龚定国带足几日的干粮,就上了路。
出了山口,龚定国才发现自己将这件事想得简单了。
龚定国不认得去往梁山泊的路径,出山后小心翼翼地打探到唯一可行的路径时,方知从这里根本走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