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第5/5页)
督促过了林灵素,刘安妃就开始做制造反对皇上嫖娼宿妓舆论方面的工作。
这项工作做起来倒并不十分困难。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对皇上微服狎妓的行为本来就是嘘声一片。秘书省正字曹辅犯颜上书受到严惩后,虽然暂时无人再敢于直言劝谏,但私下里的流言议论、责备嘲讽,却未曾有一刻的止息。刘安妃暗暗使人稍加挑拨煽动,很快便搅得里里外外对赵佶的非议热烈起来。有的朝臣又蠢蠢欲动,开始委婉地上书进谏。就连颇能宽宏忍让的郑皇后,也耐不住地以含蓄的语言规劝了赵佶几回,直聒噪得赵佶不胜其烦。
作为一个皇帝,为了维持在臣民心目中的威严形象,赵佶还是不能不顾及影响的。虽然他在心里非常恼火那班多事的鸟人,不将精力放在朝纲政务上,专盯着朕这点业余爱好鼓噪生事,真他娘是吃饱了撑的,但在行为上,终究不得不有所收敛。一时间前往镇安坊的次数,确是稀疏了一些。
刘安妃见自己的谋略卓有成效,心中得意,正寻思进一步施展手段,把皇上的心思重新牵拢到自己身上来,她的贴身太监小顺子一个消息传来,好似兜头一桶冷水,将她心头刚刚升起的一缕得意之火顿时浇熄。她才知道,这一次竟然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
原来那老太监张迪,因见赵佶受制于舆论压力,不能自由游幸镇安坊,而镇日里怏怏寡欢,他的心里也甚为不爽。作为皇上最贴身的奴仆,张迪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皇上开心。皇上越开心,他的差事越好做。若是天天眼看着皇上苦着个脸而束手无策,那么离他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在几十年的伴君生涯中,为君解忧已经是他练就的一种本能。
为了替皇上解决眼下遇到的难题,张迪殚精竭虑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琢磨出一个办法。
这一日,张迪去御书房给赵佶送参汤,见赵佶正在批阅奏章,却仍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便对赵佶奏道,奴才闻有人对皇上微服出宫颇有妄议,为了皇上出行方便,奴才思得一个拙策,不知可行与否。
赵佶一听,很感兴趣地道,什么拙策,你且道来。
张迪道,奴才近日至艮岳一带察看,见离宫以东皆为官地,其实距镇安坊不过数里。如若由此打造一个地下通道,帝驾由其中往返镇安坊,外人安可知乎?
赵佶拍案称善,即命张迪速速找人筹划。
太傅童贯得知张迪献了此策,不甘落后,主动请缨监造地道,龙颜大悦,恩准之。童贯即一面令人着手勘探设计,一面组织工匠夫役,数日间便聚齐了大约有上万之众的施工队伍,分班次轮流掘进,昼夜奋战。不到两个月的光景,一条延绵近三里,饰以楠木翠石、缀满龙珠玉灯的地下通道即告竣工。
蔡京老儿深悔自己没想出这条取悦皇上之策,让张迪童贯抢了头功,心有不甘。再思之下,他又为赵佶献上一条锦上添花之计。蔡京上书言道,离宫一带守卫人等露天值巡十分辛苦,莫若于离宫以东官地营造更房百楹,并广筑围墙,以便逻卒休息,可深显圣上体恤之意也。
赵佶阅其书,自是欣然准奏。于是乎自艮岳行宫至镇安坊一线的地上围墙亦很快筑成。自此之后,由皇宫至镇安坊之途,闲杂人等均莫得靠近,赵佶往返其间宛如行走于宫中一般便利,如鱼得水再无顾忌矣。
似这等穴地访妓之举,遍观古今中外,赵佶实属天下第一人也。满朝文武风闻此掩耳盗铃之事,唯余苦笑,夫复何言。
发动舆论攻势的结果,却是逼出了赵佶与李师师幽会的秘密通途,令刘安妃大为恼火。既然此招未能奏效,刘安妃只好重新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林灵素身上,期盼林灵素的法术能让李师师遭到天谴神惩,能令李师师破相、残疾,甚至死掉。她一天天地挨着日子,祈求着她所盼望的结果到来的那一天。但是整整一个冬天过去了,她等待的消息始终没有来到。
直到宣和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才又等来了李师师的一场大病。不过这一场大病,未见得与林灵素的法术有什么关系,而实在是因了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