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国结束篇梦想的完结(1)(第5/5页)

根据考古工作者的介绍,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道城垣。不过现在城垣已经看不到了,目前仅存墙基。经勘测,内城和外城均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内外城四面都有门,门上有阙楼,规模之宏大,耗费之奢靡堪称世界之最。

根据众多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园的整个建筑布局都模拟了始皇生前居住的京城的格局,只是将他的王国从地上搬到了底下。这也恰恰说明了他强大的占有欲。皇陵里有象征皇宫的地宫,也有象征京城的宫城和外廓城。再加上地宫内具有的百官位次以及无数奇器珍怪,构成一幅“千古一帝”的理想宫城图。

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不朽的文治武功,但由于科学知识有限,他一生都在寻找仙人、仙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以便使自己的统治千万年延续下去,虽然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也没有使嬴氏家传天下,但是地宫的一切确实经过了两千多年不变,在某些方面来讲,地宫也成了他皇帝梦的延续,至今都未被破坏!

大秦帝国以及秦始皇的统治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奇迹。除了长城,兵马俑作为历史文化的瑰宝,被发现后,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一致震惊。

经发掘,以军阵形式排列的兵马俑坑三个。一号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6万平方米。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为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为98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

三个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态逼真。它们的排列是按照当时的军阵编组的。一号坑是以战车与步兵组合排列的长方阵;二号坑为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尺形军阵;三号坑的陶俑做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三个坑构成了秦国强大军队的一个缩影。

军队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国家机器之一,都有明确的编制。古代军队的编列一般分左、中、右三军,古代军队驻扎的地方称作“壁垒”。因而,一号俑坑可视为右军的“壁垒”,二号俑坑为左军的“壁垒”,三号俑坑是指挥部。中军坑则是个半成品,多半是因为秦朝末年四处起义军的破坏所致。

秦始皇生前是制造了很多奇迹,但是留给后人却都是谜团。俑坑工程在何时开始修建历史上全无记载,设计图纸更是无处可寻,期间的工程进度表更无踪影。估计是那些记载这方面的书籍一不小心被焚书的时候一起烧掉了,也有可能记载这方面历史的人,始皇帝特别喜欢他,只好把他一并带走了。

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工作过程中,根据俑坑出土兵器上刻的纪年看,最早的是始皇“三年”,最晚的为始皇“十九年”。这说明兵器放进俑坑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始皇公元前228年。此距秦始皇统一中国7年,结合兵器刻辞分析,兵马俑坑的修建工程很可能始于统一后不久。工程持续到公元前209年,大约费时10年左右。

已经出土的陈列在西安城外的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共出土陶俑、陶马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坑里的每一件东西,不管是人物雕像还是各种手工制品,都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数以千计的高大的兵马俑群,其规模的宏伟、气势的磅礴,在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罕见。

在秦始皇陵墓修建过程中,为了保证陵墓的修建质量和艺术性,被选中建造,雕刻的工人全部都是当时著名的能工巧匠,尤其是地宫中的兵马俑多姿多彩、形态逼真、充满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具有经久的艺术魅力,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