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1)(第5/5页)
从古至今,人与人的交流从原始的肢体语言逐渐发展为文字。文字的发展道路也比较曲折,从殷商的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刻款、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这些文字都存在着区域间的差异。这种情况也大大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一旦影响到了赚钱,大多人都会另想办法的。
刚刚一统六国的秦王朝认识到没有文字的统一就没有良好的交流,没有良好的交流,经济就势必遭到影响。于是,在复合型人才李斯带领下以战国时候秦国通用的籀文为基础,加上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创意,创制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字体,称为秦篆。
在李斯带领下的技术创新部的带领下,秦篆别名小篆这种官方通用字体就开始流行起来,类似于现行的简体字推广,为了推广新式文字,李斯等人还决定从娃娃抓起,他们分别用新颁布的流行性文字,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作为小学的教材,向全国强制推行,很快,其他国家文字逐渐被人们淡忘。
由于秦国的行政干预,小篆这种字体在当时的中国大地成了文化的流行风,但既然是流行,就说明流动性比较大,行动也比较迅速,所以终将会被代替的,果不其然,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小篆这种字体在秦朝还没有流行多久就遭到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