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与建安年间政治悬案(第7/11页)

这个计划破坏力极其巨大,同时也需要极精密的筹划。许都和江东要配合密切,两者行动时间必须同时。如果孙策晚来,董承很可能会招致曹操势力的疯狂报复,无法送出汉帝;如果董承发动诛曹时机过晚,孙策便只能顿兵许都城下。

就像郭嘉在江东找了一位代理人一样,为了完成这个计划,董承和孙策也需要一位中间的联络人。可是董承等人在江东毫无根基,孙策在北方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两者都能够接受的联系人,只有长水校尉种辑的夫人——秦罗敷。

于是焦点又落回到庐江。

仔细想想,意图刺杀孙策的焦仲卿,和意图联络孙策北上勤王的秦罗敷,这两个人居然还是邻居,真是多么巧妙的巧合。

可是,在阴谋论的世界里,没有巧合。究竟焦仲卿和秦罗敷之间,到底有无联系呢?解开关键的钥匙,在于《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里的矛盾。

《陌上桑》里,罗敷明确指出“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而《孔雀》里,焦母却还在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焦母是普通老百姓,她熟悉的只是家长里短。她想为儿子求亲,说明至少秦罗敷的公开身份是单身。而秦罗敷已经婚配的消息,事实上只对一个人说过,那个人就是《陌上桑》里的男主角“使君”。

“使君”一词在汉末是对政府官员的尊称。秦罗敷在皖城采桑,那么整个皖城最有资格被称为使君的,只有现任太守李术。

但《陌上桑》里,对李术与秦罗敷初次的接触,是这样描述的:“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可见李术并非是亲自去与秦罗敷调情,而是遣了一个小吏去探询。

调情这种事,一向都以隐秘为要。李术不亲力亲为,反而要派个外人前往探询,这怎么听都不合理。

除非他们不是在调情,而是在交换什么秘密信息。所以李术才会“五马立踟蹰”,不让过多随从参与,只派遣了一个信得过的小吏前往。

不要忘记了秦罗敷的身份,她肩负着为许都联络孙策的使命。可她毕竟是个女性,许多事情不方便做。而李术是孙策的大将,搭上李术,就等于建立起与孙策的稳妥渠道。

而这个“吏”,很有可能就是《孔雀东南飞》里反复强调的“府吏”焦仲卿。他作为太守府的办事员,代表李术前往接洽,再正常不过。而且焦仲卿与秦罗敷是邻居,很可能之前已经接触过,这才安排李术与秦罗敷做一次戏剧性的会面。

于是,《陌上桑》里秦罗敷对“小吏”焦仲卿的那一段夸耀,就意味深长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使君”向秦罗敷说出接头暗号“宁可共载不”之后,秦罗敷是怎么传递情报的:“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这是暗示许都那边即将有事发生,有人派我联系你,这个人是长水校尉。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这四句是暗示除了长水校尉以外,还有许多朝廷高层参与。“鹿卢剑”代表决断、“可直千万余”代表着珍贵,意即皇帝。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四句通过描述升迁履历,来强调每一个衣带诏阴谋的参与者都是一步步升迁而来的汉室忠臣,他们无不感念汉室拔擢之恩。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这两句是描述种辑的外貌,因为许都必然会派人来与庐江联络,便于互相辨认。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这四句是详细交代董承诛杀曹操的计划。计划将在曹操日常办公的司空府内发动,趁曹操“冉冉府中趋”,跟随的卫士比较少的时候骤然发难。然后,秦罗敷还为焦仲卿壮胆,说参与政变者多达数千人。

通过《陌上桑》的交谈,秦罗敷通过焦仲卿,与李术初步接上了头。从孙策后来的举动来看,这根线确实地搭上了,形成了董承-种辑-秦罗敷-焦仲卿-李术-孙策这么一条复杂的情报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