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之夜 新帝人选(第3/6页)
“也与你无关。”杨洪沉着脸道,一个东吴使者在白帝城说这种话,实在是欺人太甚。
吴泉略抬起头来,望着城头的雾气,忽然笑了:“也是,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是益州的内斗罢了。我只是个使者,既然汉中王已薨,我与新君主继续和谈便是。”
“哼,反正哪里都少不了你们吴人。”杨洪道,他注意到吴泉说的是“汉中王”不是“天子”,是“薨”不是驾崩,故意把用词降格,说明东吴拒绝承认益州朝廷的正统地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吴国对接下来益州朝廷的变动很有信心,已经开始对蜀中的新统治者指手画脚了。
吴泉无法回头,看不到杨洪闪烁的眼神。他索性背起手来,把脊梁彻底亮给杨洪:“既然你这么想知道,不妨跟着我去看看,马上就能明白了。”
吴泉说的话别有深意。面对他出乎意料的合作,杨洪有些不适应。但他身处绝境,没有什么选择,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杨洪不敢离开吴泉,没有换衣服的余裕,只得弄来一块方巾缠在头上,勉强能遮掩住脸部。
吴泉身旁的人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家伙都很警惕,不过吴泉挥手让他们少说话,迈步朝前走去。杨洪亦步亦趋,不敢少离。他们一出门,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陈到的宿卫士兵,他们自动把吴泉和他的手下围起来,簇拥着朝前走去。
不过这并不是去永安宫的方向,反而是朝着城外走去。杨洪纵然心中一万个疑惑,在卫兵环伺下也不敢声张,只得闭上嘴打起精神,紧贴着吴泉朝外走去。
他们穿过狭小的街道,来到白帝城城门口。在这里,城门外侧环绕着一圈拱形瓮城,即使敌人打破城门,也要面临瓮城之上弓弩手的威胁。吴泉和杨洪走到瓮城与城门之间的小广场中,这才停下脚步。杨洪注意到,白帝城的城门已经完全敞开。
这是个很值得寻味的细节。白帝城以东是吴军咄咄逼人的兵锋,按道理城门在吴人撤兵之前是绝不允许完全开启的,这是个防御的措施,也是个姿态,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而现在城门打开,吴泉又作为吴使站在这里,其意义不言自明。
“果然是要引吴军入城吗?”杨洪心想。
他转动脖颈,看到在广场附近,早有了许多人等候在那里,其中为首的是李严和陈到,还有简雍。
此时太阳已落山,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气氛紧张而压抑。李严和陈到均骑在马上,面色严峻。看到吴泉来了,李、陈、简三人都施了一礼,不过看得出来,他们三个都有点心不在焉。其中要属李严的神色最为复杂,一张方正的脸上似乎涌动着什么情绪。
杨洪望着这个黑脸膛的男子,百感交集。李严于他算是有知遇之恩,当他还是一个普通小吏时,李严别具慧眼,把他提到功曹的位子,晋身入中层官吏,这对于一个寒门出身的人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可惜后来因为徙郡治舍的事,杨洪与李严发生矛盾,愤而挂印辞官。但李严不计前嫌,仍推荐他去做蜀部从事,这才有了接触诸葛亮的机会。
他十分了解李严,知道这个人一向自命不凡,自信能在刘备的益州朝廷中做出一番大事业,若不是诸葛亮从中压制,李严的头衔早已不是辅汉将军这么寒酸了。所以当杨洪看到李严参与到这次阴谋中来时,虽然感慨万分,却也不怎么意外。
为了制衡诸葛丞相,您竟然愿意向吴人低头吗?杨洪感慨地想。
这时吴泉道:“两位王子呢?”
“他们在宫中。”李严简单地回答道。他的声音有些嘶哑,似乎之前说过太多的话。
吴泉道:“很好,我想他也已经在路上了,快到了。”他说得没头没脑,杨洪完全听不懂。李严却一抱拳:“万事俱备,只待明公。”
“希望这一次,吴蜀两家能像从前一样亲密无间。”吴泉呵呵一笑。
杨洪的眉头陡然皱了起来。他原来一直以为,吴人的打算是扶植一个小孩子称帝,然后派兵去平定蜀地。可他们几个主谋如今不急着辅佐其中一人即位,反而把两位王子扔在永安宫内,自己跑来瓮城,不知在打算什么。听李严的口气,似乎明公另有其人,而且还不在城中,而是在城外还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