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上) 第九章 败北(第5/6页)
小西行长率军大出,衔尾追击,一直追出好远才得意洋洋地收兵回城。明军本来打算攻下城池再吃饭,因此炊具都捆缚在马背上,此时什么也顾不得了,铁锅饭釜扔了一路,全被日本人捡了便宜。
祖承训退出平壤城后,一路狂奔,跑得比来时还快。一天之内,他跑了三百多里路,只身回到了安州地界。到了安州以后,他碰到了朝鲜翻译官朴义俭。朴义俭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吓了一跳,问怎么回事。
祖承训这时扯了个谎,说前头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惜史儒战死。现在雨下得太大了,战事无法继续,他要回大明多叫些人过来。
他为何要撒这么一个转眼就会被戳穿的谎呢?
不是顾虑个人面子,而是怕回不了国。明军进军之时,朝鲜人在晴川江和大定江搭起了两道浮桥,方便大家能南下。如果平壤兵败的消息传来,朝鲜人担心小西行长挥师北上,第一时间将浮桥拆掉,把自己退军的道路断绝。到那时候,可就全完了。所以他又叮嘱了一句:“你们千万别撤浮桥啊。”
祖承训渡江之后,在控江亭等了两天,收拾败军。清点了一下,明军伤亡十分惨重,将领只有王守官、郭梦征几员还健在,幸存的部下士气全无。这些明军士兵没地方住,没东西吃,都开始骂祖承训。祖承训无言以对,谁让自己打输了呢。
明军在平壤城的损失,历来估计不一。有说三千人全军覆没,祖承训仅以身免,有说伤亡了三分之二。在半年后李如松在平壤取得大捷之后,明军伤亡报告传回义州。朝鲜国王李昖说了一句话:“之前祖总兵打了败仗,实际死伤并没多少,结果中朝却传言说全军尽墨。这次咱们别着急说,先数数清楚再说吧。”
据此推断,祖承训部队的伤亡并不很大。其实也可以理解,前方直接接战的部队肯定伤亡很重,但无法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的后续部队,是成纵队前进的,前军接战败亡,后面退出的部队应该是大部分。关键在于这是个败仗,四员带队大将战死两员,于是在明朝本就简略之极的记载里,就成了全军尽墨。
听说败战传来,柳成龙一肚子气,他殚精竭虑整顿出如此周详的补给计划,本指望明军能拿下平壤。想不到祖承训如此不争气,一下子就把买卖给赔光了。他敢怒,却不敢言,还得指望祖承训继续作战,只得拽着祖承训马头,苦苦劝说道:“将军您就算不为我们小邦着想,也得为大明想想啊。”
祖承训此时知道就算自己肯留,手底下这批士兵也别指望能继续作战,执意要走。他带人一路北撤,连义州也不进了,直接渡过鸭绿江跑回国去。
话说在义州的朝鲜王室还喜孜孜地等着前方的大捷,国王李昖在七月二十日召开了一次会议,煞有其事地吩咐平安、黄海、咸镜道的朝军都尽快动员起来,沿途追击从平壤败走的日军,尽量扩大战果。
幸亏有细心的大臣提醒,说咱们先派人去问问柳成龙、金命元两位大人,探实了胜报,再发兵不迟。李昖一想也对,结果探子还未出发,前线就传回战报:明军大败,祖承训回国!
李昖听到,有如晴天霹雳,惊得半天没说话。在他心目中,明军都是天兵天将,天兵天将怎么会输呢?呆了半晌,日本人给送来一封信。
信是小西行长写的,他在信里说平壤一战我军大捷,就好似是孤虎遇见群羊。他自诩为老虎,群羊自然指的就是明、朝联军,还说自己不日将提兵进犯,让朝鲜王室好生准备着。
其实这时候小西行长根本没有进攻的打算,四处骚扰了一下,看明军退干净了,便缩回平壤城去。
经过平壤一役,虽然击溃明军,可也让日军本来就很紧张的铁炮补给捉襟见肘。第一军团的火器消耗已到了谷底,再不补充便无以为战。再说他目前兵力尚少,勉强追击,恐怕连分驻各城的守备部队都凑不够。
更让小西行长心存忌惮的是,祖承训的到来,意味着明军正式介入朝鲜战争。这次是捡了个敌人不谙军情的便宜,下一次如何,却难说了。光靠他自己,恐怕独木难支。小西行长很快写信给宇喜多秀家,报告大明介入战争的重要情报,同时敦促他多运辎重,把一军团在各地的军队召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