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甘露之变(第5/9页)
随着宣政门的关闭,意味着此次诛除宦官的行动已经失败,接下来仇士良开始组织反击。
血染朝廷
就在李训等人追逐宦官前往宣政门的时候,身在含元殿上的文武百官看到眼前的突发事变全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接着便四散逃去。李训眼见着宦官挟持皇帝进入宣政门,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寻找脱身方法,急忙换上随从官吏的绿色衣衫,骑马奔出宫门而逃,郭行余、王璠、罗立言、李孝本等人也都树倒猢狲散式地四散奔逃。
宰相王涯和贾竦本来没有参与李训的密谋,在看到含元殿中发生的事变后,一时间摸不着头绪,仓促回到中书省静候消息。宰相舒元舆同样回到中书省,然后寻找王涯和贾竦商议对策,可是他们不知道皇帝李昂会是什么态度,所以所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仇士良等宦官抬着李昂进入宣政门后忽然明白,原来皇帝才是这次事变的主谋,顿时怒不可遏,他出言质问李昂,搞得李昂十分尴尬和狼狈,既羞愧又惧怕。仇士良当即命令左右神策军副使刘伦泰、魏仲卿各自带领500名禁军士兵,持刀露刃从宣政门内冲出,然后逢人便杀。
此时宰相们正要在政事堂吃午饭,忽然听到有人前来报告,说一大群禁军士兵挥舞刀剑从宣政门内冲出,见人便杀,希望宰相们能够赶快找地方躲一躲。舒元舆闻讯立即拔腿就跑,王涯和贾竦也来不及骑马便狼狈逃出政事堂,紧接着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和金吾卫士卒共计一千余人争先恐后地逃命,没过多久大门便被关闭,来不及逃出去的六百多名官员全被神策军杀死。仇士良大开杀戒后又下令关闭所有皇城大门,搜查南衙各司,逮捕贼党。各司的官员和担任警卫的士卒,以及正巧在城里的商贩又共计一千多人全部被杀,各司的印信、图书和户籍档案、衙门的帷幕和相关办公物品全部被毁。
舒元舆、王涯、李孝本等人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抓到囚禁在神策军总部,王涯当时已经是70多岁了,受不住神策军士兵的严刑逼供,结果被屈打成招,说自己参与反叛,是为了拥立郑注登基。
十一月二十二日,文武百官进宫早朝,直等到太阳出来时,大明宫右侧的建福门才徐徐打开,宫中太监传话说,百官每人只准带一名随从进门。百官进入建福门时,禁军手持刀枪、夹道而立,到了宣政门时大门还没有打开。由于没有宰相和御史大夫的率领,百官队伍秩序混乱,不能排列就位,李昂在仇士良等宦官的簇拥下,登上紫宸殿升朝,他放眼望去,忽然发现朝官中不见宰相和御史大夫们的身影,急忙询问是何原因。
仇士良告诉李昂是王涯等人谋反,现在已被逮捕入狱,随后又将王涯的供词呈上。李昂让左仆射令狐楚、右仆射郑覃仔细查验供词是否是王涯的亲手笔记,两位仆射经过仔细查看后表示认同,最终李昂命令令狐楚起草诏书,将平定李训、王涯等人叛乱的经过昭示朝廷。
事实上,无论是李昂还是仇士良,全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李昂此刻需要保全自己,他必须弃车保帅,实属无奈之举。而站在仇士良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也明白皇帝才是甘露之变的幕后主使,但他不能连同皇帝一同除掉,因为那样一来将会引起众怒。而且仇士良十分清楚当年谋害宪宗李纯的宦官的下场,所以只能让那些朝臣充当替罪羊,这是李昂和仇士良之间寻找的契合点,所以那些参与政变的朝臣们只能充当牺牲品。
皇帝和宦官已经悄然达成默契,但谋划政变的核心人员李训,此刻却正在逃亡的路上,他见诛除宦官行动失败后,从宫中逃出,前往终南山避难。因为他素来与终南山僧人宗密关系密切,所以前去投奔。当时宗密准备为李训剃度,让他装扮成和尚躲藏在寺院中,但宗密的徒弟们并不同意,认为私藏罪犯必将招致大祸。
李训无奈之下只得离开终南山,打算前往凤翔投奔郑注,可是在半路上被梬厔县镇遏使宋楚抓获,并派人押送至京城。当走到昆明池时,李训感到大势已去,恐怕到了京城后会像王涯那样遭受刑讯逼供和羞辱,所以告诉押送自己的人不要被神策军抢了功劳,应立即割下自己的首级送往京城,最终押解他的人听从了他的建议,甘露之变的谋划核心人员就这样凄惨地死在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