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强征河朔(第2/8页)
从结果来看,这本来是双方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很多事情往往越到最终将要尘埃落定时,越会节外生枝。当李纯的诏书已经拟定,但尚未发至德州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得到了消息。在他看来,如果成德镇和朝廷关系好起来,那么魏博镇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他立即派使者前往真定,开始了一番挑拨离间。
田季安让使者告诉王承宗,薛昌期暗中与朝廷勾结,因此朝廷才让薛昌期担任信保军节度使。王承宗听完后大怒,在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下,立即派出数百名亲兵火速前往德州,将薛昌期拘捕,押回真定,关进大牢。
王承宗态度的突然转变让李纯极为震怒。他认为,王承宗这样做是早有预谋,明显是根本不想归还德、棣二州,而且薛昌期已经被朝廷任命,算是朝廷命官,王承宗擅自拘捕朝廷命官,性质极为严重,这是对朝廷和皇帝的公然藐视。如果就此听之任之,朝廷刚刚树立起来的些许权威,今后恐怕就会荡然无存,眼下唯一的一条路似乎只有用武力解决。
但是在裴垍、李绛等朝臣的极力劝说下,李纯依然做着最后的努力。九月二十日他克制自己即将临界爆发的脾气,依然派出使者前往成德,诏令王承宗释放薛昌期,但遭到王承宗的拒绝,于是最后一线避免战争的希望终于破灭。
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一日,李纯颁布《削夺王承宗官爵诏》,决定讨伐王承宗。就是从这封诏令开始,李纯就此踏上了征讨河朔藩镇的漫漫长路,同时也拉开了他平服藩镇,实现帝国中兴之治的序幕。
夹攻成德
在李纯颁布讨伐王承宗诏令的同时,任命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使;任命龙武将军赵万敌为神策先锋将;任命内常侍宋惟岳为河南、陕州、河阳馆驿使;任命内侍曹进玉、刘国珍、马江潮等分别担任河北行营粮料馆驿使。
李纯挑选的讨伐王承宗的人选大部分都是宦官,这就遭到了以裴垍、李绛为首的朝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让宦官监军就已经很不合适,现在又让宦官担当讨伐藩镇的重任,这完全乱了祖宗的法度,而且让藩镇们知道了,会笑话朝廷实在无人可派,进而损害皇帝的威严。
但李纯的内心显然不这么想,半年以来在王承宗的问题上,支持李纯进兵讨伐的一是掌握神策军的宦官;二是部分地方藩镇,而反对动武的则是朝廷的那些文臣。所以这次李纯不顾朝臣的反对,坚决起用宦官为统帅,也是表达出对朝臣反对用兵的无声抗议,更是对朝臣经常对自己形成掣肘的一次抗拒。
十月二十七日,吐突承璀率领神策军从长安出发。李纯亲自在通化门城楼上召见吐突承璀,一再给予勉励,希望他早日平定成德凯旋。虽然此前因为朝臣反对的巨大压力,李纯被迫去掉了吐突承璀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的头衔,但其进讨成德的统帅地位丝毫没有动摇。吐突承璀流着眼泪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皇帝陛下的重托,然而直到他亲临战场时才知道,打仗这件事儿真不是他这种一直处在深宫之中的人能干的事儿。
战争已经拉开序幕,无论是朝廷还是成德镇都在制定自己的作战方略,成德周围的藩镇此时也在考虑自己的对策。由于成德镇紧靠太行山,东部毗邻渤海湾,因此李纯决定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成德,所以朝廷进攻成德的军队除了吐突承璀率领的中央神策军之外,另外依靠的就是成德镇周围的藩镇。
当时与成德镇接壤的藩镇中,正北方向是幽州卢龙镇;北方偏西的是义武镇;正南方是魏博镇;南部偏西的是昭义镇;南方偏东的是平卢镇;正东方向的是横海镇;这其中最为担心的当属魏博镇的田季安。
田季安虽然和王承宗始终保持友好关系,但当听到朝廷决定征讨王承宗时,田季安还是表现出了一丝惊恐。他召集部下说:自从德宗李适征讨魏博没有成功以来,朝廷已经25年没有踏上魏博镇的地界。如果现在朝廷大军一旦渡黄河经过魏博讨伐成德,成德失败了,魏博镇也很快就会灭亡。田季安话音刚落,他的一个部将就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带领五千人马对抗朝廷大军。于是田季安决定以武力对抗朝廷,拒不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