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二次围剿(第4/7页)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似乎只有李世民能征善战。但不要忘记,当初攻打长安时,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分别统领二军共同打进长安城的,就军事才能而言,可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不相上下的。

李建成之所以不那么突出,就是因为身份的束缚。太子的地位,让他拥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同时太子的身份,也成为李建成发挥军事才能的障碍。

而在唐初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显然“军功”将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一点。在这一点上,李建成暂时输给了李世民。

作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李建成当然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过自己,不然的话,以后真的登基了,恐怕很难驾驭臣下。可是现在有一个人已经超过了自己,而这个人恰好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而李世民的身份对于李建成来讲,又是十分微妙的。

因为皇帝只要没蹬腿,谁能保证太子不换人?换句话说,如果皇帝换太子,李世民无疑是第一人选。所以在经过了多方面的深思熟虑之后,李建成决定利用刘黑闼第二次反叛的机会,主动请战,建立军功。

没办法!皇位只有一个。大家既然都惦记着,我也只能努力自保。

坦白地讲,这次主动请战,朝廷能不能答应,李建成心里实在没底。

毕竟,刘黑闼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所能解决的,何况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万一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有什么闪失,那绝不仅仅是损失一员大将的问题,而是损失未来皇帝的问题,人家都能把你未来的皇帝拉下马,你这个国家的脸面往哪放?

但是,李建成实在没有想到,他的主动请战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李建成和朝廷真是一拍即合。

在前边我说过,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其野心的表露,导致了朝廷对他的严加防范,其具体做法就是冷落,这也是为了抬高李建成的地位。相信如果没有刘黑闼的造反,没有李世和李艺的惨败,也许李世民会就此被朝廷晾在一边,如果真是这样,李建成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会凸显出来。

所以在那个时间段内,李建成对自己的地位保有充分的信心,他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依然是朝廷内除了皇帝之外的一哥。

但是随着刘黑闼在河北越闹越凶,朝廷不得不派李世民出征河北,朝廷这么做可以说是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李世民打败刘黑闼;另一方面又害怕李世民再立军功,同时更加影响太子李建成的地位。

现在朝廷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刘黑闼的问题由李建成来解决。但是,朝廷内所有的人都明白,让太子出征的话,绝对不能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万一太子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还是那句话:李建成的太子身份时刻束缚着他。

太子!这一次就看你的悟性了。准确地说,就看你的表态了。只要你发话,我们绝对支持!

李建成虽然不如李世民的军功多,但绝对不能说李建成就是个平庸的人。不仅不是平庸的人,而且还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只有充分洞悉朝廷内的局势,才能果断地做出主动请战的决定。

李建成!你的机会来了!一定要把握住这次可以充分提高你地位的机遇!

武德五年(622)十一月七日,李渊正式诏命李建成出兵河北,讨伐刘黑闼。朝廷这次给李建成的官职是: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对于李建成来讲,这个官职基本上算是个虚职,自己都是太子了,哪还看得上行台、元帅之类的头衔?但是在这个官职的后边,朝廷又加上了一句话,这句话相当厉害。

这句话就是: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得以便宜从事。翻译成白话就是:河南、河北所有的官员这次都得听太子的指挥,太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一切事务,其中包括官员的任免,并且可以不向朝廷请示。

要知道,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可是李世民的根据地,朝廷这么做等于是为李建成制造分化瓦解李世民势力的机会。

高!实在是高!

李建成去打刘黑闼,朝廷都不忘排挤李世民,朝廷在整人方面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事实上,在后来平定刘黑闼的过程中,李建成虽然没有瓦解李世民的势力,但却因为朝廷“河南、河北并受建成处分”的任命,结交了不少地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