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虎牢关之战(第8/10页)

此时的窦建德正在做一件领导们都擅长而且喜欢做的事———开会。开会的内容是:怎样攻打虎牢关,怎样活捉李世民。真是莫大的讽刺,窦建德一定想不到结果恰恰相反。

也许是过于自信,也许是压根想不到李世民会铤而走险直奔自己的中军大营,窦建德没有在营外细致地布防,当李世民冲进来时,窦建德刹那间脑子一片空白。窦建德的表现,让我们再一次见识了夏军的“业余”作战水平。一万士兵脱离自己的阵地去追击敌人,作为主帅居然不知道。

记得黄宏在小品《打气》里说过一句台词:我不下岗谁下岗?这句话套用在窦建德身上应该是:我不惨败谁惨败?

“骑兵在哪?冲上去!冲上去!”慌乱之中窦建德急忙下令。但是,一个很搞笑的原因,却阻止了骑兵的道路。

开会的人实在太多,本来这些大臣很多人就都是混日子的,当唐军冲过来时,所有的大臣由于害怕,下意识地向窦建德身后跑,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窦建德的骑兵部队无法前进。

基本上,这也算防线是从内部崩溃的吧。史书记载:进退之间,唐军已至!

没办法,跑吧。

逃跑是个技术活

事实上,逃跑这项工作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可惜,我们的窦建德先生由于平常缺少逃生训练,所以本次逃生行动,以失败告终。正所谓:树倒猢狲散,鬼死棺材烂。

当窦建德跑到一个叫牛口渚的地方时,他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成了光杆司令。窦建德勒住马头,不禁感慨万千,自己坐在那个宝座上时,底下那么多的人前呼后拥,口中不断唱着自己最爱听的赞歌,那个时候,他真的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信任每一个人对他说的话,信任每一个人对他做的事,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善良,都是那么可爱。

今天,他终于明白了,先前的一切吹捧、赞扬、毕恭毕敬等不过是伪装而已,人们不是在吹捧、赞扬窦建德,不是在对窦建德毕恭毕敬,大家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一样东西———权力。

不想这么多了,还是活命要紧。此时的窦建德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坚信回到河北,自己依然能够东山再起!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就在窦建德停止思索,准备继续向前时,唐将白世让、刘武威迅速地追了上来。

“这有个夏兵!”

“别让他跑了!”

话音未落,白世让举起长槊便刺,他当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夏王窦建德。

“别杀我!我是夏王窦建德!把我带到你们秦王那里,你们会得到重赏啊!”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窦建德的这番话很是诟病,认为堂堂当世枭雄,居然在关键时刻表现得这么贪生怕死,实在不像个爷们。说实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想说一句,我能够理解他。

归根到底一句话,窦建德不是神,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只要是人,就有求生的本能,窦建德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必苛求他必须表现得多么英勇不屈、大义凛然。

当然,对于那些将生死置之度外、舍生取义的人,我还是十分钦佩的。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

当白世让和刘武威将窦建德押倒李世民跟前时,李世民笑了。满脸笑意的李世民,将窦建德的脸抬了起来,然后问了一个问题:“我来讨伐王世充,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居然敢出兵阻止我,你究竟是怎么想的,能跟我说说吗?”李世民的声音很轻,很温和,因为他知道对待一个阶下囚完全没有必要动怒。

“如果我不出兵,秦王早晚也会去河北抓我,所以我干脆主动送上门来!”

“哈哈哈哈!回答的实在是妙啊!来人,将窦建德押进囚牢,严加看守!”

窦建德的回答,实在很幽默。在我看来,他的回答却是很朴实,一句话说出了最根本的内容。

自嘲是一门艺术,无奈的自嘲其实是一种悲哀。

谁也没有想到,著名的虎牢关大战会以这样无厘头的方式结束。但是,洛阳的战局依旧胶着。

投降

王世充本想利用李世民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打破唐军的包围圈,虽然也获得几次小的胜利,但在李元吉、屈突通等人的努力下,还是没有改变洛阳的战局。洛阳依旧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唯一与前段时间有所不同的是,王世充手下反水的人倒是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