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虎牢关之战(第7/10页)

第一就是人心浮躁。本来大战在即,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应该全神贯注,随时应对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但是李世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走神的、逗笑的、左顾右盼的,应有尽有,好像打败唐军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可见夏军的整体素质实在不怎么样。

第二便是阵型松散。窦建德沿汜水一字布阵排开,在汜水的前边就是虎牢关,两军阵营只有一水之隔,唐军完全可以渡过汜水冲击夏军的阵营,而夏军阵营首尾长达二十里,看起来十分唬人,其实真要是打起来,首尾根本无法相顾。

结果证明,正是这个松散的阵型,最终导致了窦建德的惨败。

夏军的情况,让李世民暗暗好笑。见过打仗业余的,实在没见过打仗如此业余的。李世民当机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他坚信,以窦建德的性格是绝对不敢攻过来的,以夏军的人员素质,时间一长,军心必然涣散。

李世民的判断完全正确。

唐军的阵营依然静悄悄,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等待夏军出现那个致命的破绽———军心涣散。

等待总是漫长的,等待也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意志的比拼。等待的过程中,是看不到最终的结果的,但当你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最终盼来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你会发现,等待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只要结果美满,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李世民的等待也很漫长,最终他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夏军的破绽出现了。

窦建德从早上开始布阵,历时三个时辰,由于当时天气炎热,中午时分,夏军开始出现骚动。有的开始席地而坐,有的争抢饮水,甚至有的人开始寻找阴凉处避暑。

农民军的整体素质真是无法和正规军相比。

奇袭

从早晨到现在,李世民始终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夏军,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喝一口水,现在他终于看到夏军开始散乱。

“宇文士及听令!”

“在!”

“率领三百轻骑兵,先作一下试探性攻击!”

“是!”

“注意!如果敌阵不动,马上撤回来,如果敌阵散乱,你等引兵向东进发!”

“遵命!”

“丘行恭听令!”

“在!”

“马上将广武山下的那一千匹马领回来!让骑兵做好战斗准备!”

“遵命!”

李世民把一切安排妥当,他知道决战的时刻来临了。

宇文士及的试探性攻击就此开始。就在他带领骑兵冲到对方不到一里的地方时,夏军开始骚动。我再重复一遍,是“骚动”!

“嘿!唐军这个把人过来干吗啊?”

“嗨!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啊?冲过去先把他们解决了呗!”

“是啊!唐军过来这么几个人,纯粹是找死啊!”

“弟兄们跟我冲!”

……

夏军注定要为自己的轻敌付出惨重的代价。

宇文士及看到夏军的阵型开始移动,马上按照李世民的部署,迅速带领骑兵向东转移。本来,夏军追击宇文士及这点人,用一营人马绰绰有余,但是他们的追击战术实在太糟糕,居然跟上去了将近一万人。

既然是已经布好的阵型,那么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问题出来了,这一万人的空缺,由谁来填补?由于夏军的业余,事先并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所以这个空缺没人去填补。

好了,宇文士及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接下来的任务将由李世民来完成。

就在夏军阵营出现空缺的一刹那,李世民带领骑兵迅速地杀了过来。目标是窦建德中军大营。

李世民当然明白,以自己的实力,要想打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只能用一种方法———闪电突袭。而要想使敌人彻底瓦解,就必须使他的指挥系统彻底瘫痪。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李世民在此之前的一切安排都是连环式的。宇文士及不过是佯攻,召回广武山下的一千匹战马,是为了发动实质性的攻击。

自古能军无人能出李世民之右者!

数千唐军排山倒海般向窦建德大营发起猛烈的冲击。

李世民心里最清楚,此刻,时间是最宝贵的,一旦窦建德醒过闷来,组织人马将唐军包围,后果将不堪设想。事实上,李世民多虑了,准确地说,是高估了窦建德的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