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西凉战事(第2/4页)

安兴贵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招抚!”

“招抚不成呢?”

“兴我族兵,灭之!”

话外之音

武德二年(619)三月十日,安兴贵顺利到达凉州。很快,凭着弟弟安修仁的关系,他得到了一个左右卫大将军的职位。

对于安兴贵的到来,李轨的内心其实很复杂。一方面安兴贵是自己的宠臣安修仁的哥哥,前来投奔自己,至少说明自己是很有实力的。另一方面,安兴贵毕竟是从唐朝阵营过来的人,他来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李轨心里很没底。

为了摸清安兴贵的真实目的,李轨决定找个机会试探一下安兴贵。在一次晚宴过后,李轨留下了安兴贵,两个人做了一番长谈。与其说是谈话,不如说双方比拼智商。

“爱卿来到这里,朕甚感欣慰啊!”李轨的开场白很俗套。

“蒙皇上厚爱,臣愿为皇上分忧!”

“爱卿从长安那边来到这里,你觉得长安和凉州哪个地方更好?”李轨的试探就此开始。

安兴贵是个聪明人,他觉得这是一个招抚李轨的绝好机会,于是开口说:“凉州是个好地方,马匹甚多,陛下手中又有雄兵无数,所以微臣才来到这里。”这句话,是句地地道道的空话。马匹甚多,就证明凉州是个好地方?不过安兴贵的回答,倒也没有什么漏洞。

“哦!爱卿觉得,今后朕该如何治理凉州呢?”李轨问道。

“这个……”

“爱卿但讲无妨!”

“臣不敢讲!”

“赦你无罪,讲吧!”

机会终于来了!

“臣觉得,凉州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毕竟土地贫瘠,而且又地处偏远,现在百姓又贫困,如果长此以往下去,臣恐怕前景不妙啊!”安兴贵说完,抬头瞄了一眼李轨,他发现李轨的脸色有些难看。

“我知道你没有说完,继续说下去!”李轨的声音倒是很平和。

此时,安兴贵的心里敲起了小鼓,究竟该不该说出下面的话?安兴贵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招抚李轨的机会,但是如果说出下面的话,究竟会是什么结果,安兴贵心里实在没底。刹那间,安兴贵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李轨实在是个老油条!

最终,安兴贵还是鼓足勇气说出了长时间以来最想说的那些话,因为李轨说过,赦他无罪。

“大唐现在已经控制了关中地区,早晚会统一天下,这是大势所趋,不可违抗,臣觉得陛下应该归顺大唐,否则前途黯淡!”说出来心里痛快,爱咋咋地!

安兴贵本以为李轨会大发雷霆,没想到李轨忽然笑了。李轨缓缓地走到安兴贵身前,用一双冰冷的眼睛看着他。

“爱卿是不是来给李渊做说客的啊?想劝我投降?”话不在多,贵在精。

完了!彻底让人揭穿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对安兴贵来讲是个考验。

“呵呵,陛下要是这么认为我也没有办法,不过我知道一个人要是发达了,就应该回归故里,如果不回故乡,心里就不会踏实,正所谓‘荣归故里’,至于降唐嘛?就算我是李渊的说客,陛下认为我能说动您吗?”好个安兴贵!你把球传给我,我再回传给你。

李轨看着安兴贵,眼睛射出了一道精光,“今后再言降唐,定斩不赦!”

谈话到此结束,双方就此决裂!

李轨的破绽

“招抚不成呢?”

“兴我族兵,灭之!”

安兴贵始终没有忘记来到凉州的使命。

李轨,从现在开始,即使你想投降唐朝,都不会有机会了。安兴贵决定实施第二方案。第二方案要想顺利实施,必须要得到他的弟弟安修仁的支持,因为安修仁掌控着少数部族的大量军队。

安修仁是李轨的宠臣,难道仅仅凭着哥哥的一番忽悠,就起兵造反?要知道,谁也不愿意放弃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去干造反的买卖。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安修仁同意了哥哥的主张。

难道,安修仁的脑袋里进了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安修仁决定起兵造反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对他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这个人就是李轨的儿子———李仲琰。

很长时间以来,李仲琰对安修仁一直是怀恨在心。这是为什么?因为安修仁逼死了李仲琰的亲信———吏部尚书梁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