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保皇会的勤王谋略(第20/23页)
[100] 1900年11月26日《康有为致邱菽园书》,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332页。
[101] 1900年3月28日《与〈知新〉同人书》,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199、207页。
[102] 1900年3月13日《与夫子大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199页。
[103] 1900年4月29日《致雪兄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9页。
[104] 1900年4月22日《致南海夫子大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29页。
[105] 1900年5月25日《致罗孝高老弟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1页。
[106] 1900年6月2日前《致徐勤书(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4页。
[107] 1900年6月27日《致徐勤等书(二)》,《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31页。
[108] 1900年6月27日《思庄致徐勤书》,《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96页。
[109] 《致办事人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23页。
[110] 《致徐勤书(一)》,《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4页。
[111] 1900年6月27日《致徐勤书(二)》,《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34页。
[111] 《致办事诸子书》,《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53页。
[113] 1900年6月27日《致徐勤书(二)》,《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34页。
[114] 1900年3月13日《与夫子大人书》,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199页。
[115] 1900年3月28日《致康南海先生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10页。
[116] 1900年11月26日《康有为致邱菽园书》,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333页。
[117] 1900年3月13日《与夫子大人书》,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0页。
[118] 1900年11月26日《康有为致邱菽园书》,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331页。
[119] 1900年4月29日《致雪兄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9页。
[120] 1900年11月26日《康有为致邱菽园书》,《自立会史料集》,第332页。
[121] 1903年2月16日《高山致康有为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16页。
[122] 1900年4月23日《致南海夫子大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0页。
[123] 《致徐勤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48页。
[124] 1900年6月27日《思庄致徐勤书》,《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96页。
[125] 《致徐勤书》,《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48页。
[126] 《致徐勤等书(三)》,《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9页。
[127] 1900年3月28日《与〈知新〉同人书》,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7—208页。
[128] 1900年4月23日《致南海夫子大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0页。
[129] 1900年3月28日《与〈知新〉同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7—208页。康门派系之见,由来已久,不少与之有过交往的人士均有体验。朱淇函告汪康年:“康君在沪则弃君,在粤则弃弟,此乃康门第一件失策之事。如此度量,断不能办事。长素未必至此,此乃其门弟子所构成者也。彼以为揽尽中国之权,尽出康门,凡有不在弟子之列,则十数年之笃交如弟者,亦应在非种必锄之列也,而不知其败处即在于此。”(上海市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第237页)
[130] 《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8页,何擎一夹注。
[131] 1900年4月29日《致南海夫子大人书》,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2—233页。
[132] 1900年3月28日《致康南海先生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10页。
[133] 1903年10月26日《徐勤致康有为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31页。
[134] 1900年4月29日《致南海夫子大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3页。
[135] 《致办事诸子书(三)》,《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54页;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1章《哥老会巨魁唐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