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四千发炮弹攻不下使馆:荣禄的秘密(第3/8页)

李秉衡就是那种有点理想化的官僚,他们宁愿关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守着那份能够感动自己的情怀,拒绝接受外面的事物,也没有能力正视现实,在官场孑然孤立。他们厌恶“求利型”官员的“流氓手段”,办事不讲程序,却不知道他们自己办起事来时,往往比其他官员更加不注重程序,一意孤行,因为很奇怪,朝廷中的“名”也是要以破坏程序为代价来获得的。他们为自己的“名”不惜拿一切去赌,国家、百姓、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代价,连他们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成为代价,他们经常发表一点名言,受人追捧,但他们所追求的“名”,与权臣死保权力、贪官猛捞银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这样的“名”或许有益于自己,却未必有益于百姓。他们的做事方式或许是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有利大局的——而这一点他们是不在乎的,他们沉浸在自我的悲壮里,来造成一种最不负责任的后果,包括害了他们自己。

误国之“忠臣”,误国之“名臣”!

荣禄没有给李秉衡派兵,并不是他真的挤不出兵,从6月21日起,武卫军中军一直在荣禄的率领下“围攻”使馆区,加上协助进攻的部分董福祥军,进攻的兵力有一万多,而他们却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攻下一个只有区区几百“卫队”守卫的使馆区,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而其中,有着荣禄最核心的秘密。

荣禄大军为何攻不下使馆区

6月21日,慈禧发布战争总动员令的同时,命令武卫军中军进攻使馆区,并由荣禄亲自指挥。面对使馆区这个烫手的山芋,慈禧是绝对不能让荣禄再请“病假”了,慈禧无人可用,只好将荣禄大人推到一线。

而荣禄大人就面临真正的难题了:荣禄一直都是私下里的“反战派”,他是不愿意与洋人开战的。更加严重的是,此时如果真正放手让中军进攻,一旦结果掉使馆区里那些公使的性命,将来洋人清算,他荣禄岂不是在劫难逃?

但问题是如果他不放手让中军进攻,暗中监视的端王集团肯定不会放过他,慈禧一开战,端王集团的权势和声势就已经达到了顶峰。6月25日,他们连带领团民闯入皇宫企图谋杀光绪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还怕拿不下一个要跟他们作对的荣禄?更何况,即使荣禄自己不下令让中军放手去攻,端王等人肯定也是要插手的,毕竟进攻使馆是太后亲自下的令嘛,王爷插插手也天经地义。

果然不出所料,端王以“太后上谕”的名义调天津总兵张怀芝率开花炮队进京,炮轰使馆区。张怀芝自然觉得这是一个“立功”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也没多想就在使馆区外布炮。这时候荣禄大人也来到现场了,他亲自巡视、亲自视察,并且还告诉张怀芝,城墙上居高临下,最便俯攻,如果要炮轰使馆,将军你是可以将大炮布置在那里的。

视察完毕,荣禄离开了。张怀芝便带领大家把开花炮抬上城墙,将炮口对准使馆区,想到就要炸平所有的使馆,一举歼灭使馆区里所有的洋人,士兵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大家就等着张怀芝一声令下,就要万炮齐发了。

“等一等!”张怀芝突然感觉哪里不对劲,然后他才突然发现:奉太后之命进攻使馆区的是荣禄,而荣禄虽然来“视察”了前线,却自始至终没有对他下达过炮轰使馆的命令。如果自己一声令下,炮兵开炮,使馆区被夷为平地,不说将来遭到洋人清算的就是自己,即使是在朝廷这边,自己也可能是替罪羊——谁叫你当初擅自开炮的啊?

张怀芝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于是他赶紧命令炮兵暂停发炮,自己一路小跑,跑到荣禄府上请示,到底要不要发炮,请荣禄给他一道手谕。

荣禄很客气地接待了张怀芝:“张将军,来来来,看座,看茶。”做完这些,荣禄就微闭双目,无论张怀芝如何请示、如何请求,荣禄就是不开口,就像是入定的高僧。

不过张怀芝也不傻,他一边喝茶一边说:“大人您今天要不给我一明确指示,我就睡您这儿了。”(“中堂今日不发令,怀芝终不肯退。”)

荣禄怕的就是这种人啊,看来是一物降一物,高深莫测的碰上了泼皮无赖。见装睡对付不了张怀芝,此时的荣禄睁开双眼,徐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