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四平不平(第6/12页)

5月18日下午,新22师先头部队到达火石岭子以南时,发现共军在公路两侧山上构筑阵地,连警戒都未布置。到达火石岭子车站时,一列从梅河口驰来的军车,不知车站已经易手,还在向前开进。

比之汤恩伯之流,廖耀湘等人从意志、决心到战术,简直是天壤之别。

杜聿明笑了

——续战犯录之一

此刻的杜聿明,面黄肌瘦,1。7米左右的汉子,据说体重还不到100斤。1月30日,他率领13军进占阜新后,即感到腰腿疼痛不支。咬着牙挺到秀水河子战斗结束,就再也撑不住了。2月18日,乘专机飞北平,住两个月院,割去左肾,未等彻底痊愈,就又匆匆降临黑土地。

对于杜聿明来说,最清新的空气,不是林间湖畔拌着花香鸟语的气息,更不是简直要令他窒息的来苏儿味儿,而是带着血腥气的硝烟,是卷着尸臭的火药味儿。毫无疑问,他是在骨肉相残的战场上病倒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是在内战中累病的。从古北口抗战到昆仑关大捷,特别是入缅作战败走野人山,在那空气都能攥出水的亚热带雨季原始森林里,没有雨具,没有住处,野人似的辗转跋涉两个多月,谁能断言病根不是那时落下的?而且,倘若此刻黑土地漫卷的不是内战硝烟,而依然是抗战峰火,又谁能说他不会同样走下病床,踏上战场?

不过,就像老战友郑洞国的美德早已变成负数一样,杜聿明现在对蒋介石愈是披肝沥胆,对他的将来也就愈加不利。

4月16日,杜聿明返回黑土地时,局势是这样的。

四平方向,新1军和71军攻击受挫,非增加兵力打不开僵局。本溪方向,4月17日,熊式辉亲自指挥52军25师和新6军14师攻击,25师一个团被重创,逐放弃攻击。

从兵力看,四平和本溪共军各有10万余人。论火力战斗力,四平优于本溪,林彪又亲自在四平指挥。而本溪与沈阳唇齿相依,为沈阳门户,共军集结本溪,直接威胁沈阳安全。如将本溪共军压迫至连山关以南,即可抽离一个军以上兵力增援四平。而且,新6军主力在辽阳,52军主力就在沈阳附近,稍加调整,即可攻击。

不到100斤的身子朝大衣里一裹,杜聿明驱车奔沈阳南郊的红庙前进指挥所了。

行前,在报纸上发条消息,说他已到四平前线督战。

林彪也惯会来这手。

从沈阳起飞的飞机,带着隆隆啸声,一批批从头上掠过,再一批批转来。在远方那心驰神往的蓝天与大地交接处,炮声、炸弹声就像沉雷似的日夜轰鸣。还有身边几部电话机不时响起的铃声。这铃声突然响起来是最讨厌的,特别是对一个身体衰弱的病人。可杜聿明喜欢听,因为那铃声是从前线传过来的,他已经两个月没听到这铃声了,更何况这铃声传递的都是好消息,据说音乐可以治病,他需要的就是这种音乐。他觉得此刻就像置身在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里,倾听一曲由他创作并指挥的交响乐。

也出了点不谐和音。

坐在原苏军司令部的东北行营大楼里的熊式辉,听着南方一阵紧似一阵的轰隆声,唯恐杜聿明重蹈覆辙,心头像有堆蚂蚁在爬。一大早,就让参谋长赵家骧打电话,要杜聿明回来,另谋万全之策。

对于这位像自己一样腿不大好,被人并称“东北二瘸”的行营主任,杜聿明在心头是没怎么瞧得起的。若论官场倾轧、角斗,他或许不是对手。可现在是战争时间,东北的一切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熊式辉也军装笔挺,耀眼的红领章上,每边还比他多一颗金黄色的星花。可那不过是聋子的耳朵而已。他杜聿明司令长官才是堂堂正正的驰骋疆场的国军将领,蒋介石是靠他来打黑土地这块天下的。

不过,他也不敢得罪这位陆军上将,他毕竟是他的上司。熊式辉只要随便往老头子耳朵里吹吹风,他杜聿明打几个好仗,再瘦下去一圈,也是难以抵销的。

从战场到官场,他都不想吃亏。

但他现在不想回去。他理大,熊式辉官大,理没官大。蒋介石两次限令攻占四平的期限都过去了,熊式辉一筹莫展。进攻本溪失败后,听说每天晚上都用安眠药安眠。没有平地不显高山。现在正是大展身手的当口。只要能迅速打开僵局,首先是打开本溪方面的僵局,他就能用事实征服熊式辉,使熊式辉放手让他指挥作战。同时也在重庆谈判桌上压下一个沉重的砝码,给老头子送去一份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