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知行合一的境界:东乡平八郎的最强接敌(第7/8页)
5月26日,舰队接近冲绳海域,罗长官下令全舰队进行最后一次炮击演练,停止使用一切无线电,全力侦听联合舰队无线电,同时将舰队航速提高到12节,按照这个航速,波罗的海舰队将在27日白天全速通过对马海峡,选择在白天通过就是怕遭到联合舰队驱逐舰和鱼雷艇的夜袭。
其实为了避免被发现,罗长官也是下达过严格的灯火管制命令的,但这个命令至少在这艘医院船里并没有严密地执行,反正有国际公约的保护,医院船不担心受到攻击,它就先照顾下自己的方便了。
无论如何,罗长官还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等波罗的海舰队进入对马海峡,等待着他的不再只是广阔无垠的大海,竟然是“格子”!一种密不透风的、可以被称作“秋山真之格子”的海上棋盘格!在这些“格子”里面,一点点微弱的灯火、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被发现!
消息发出后,信浓丸不再躲躲藏藏了,它明目张胆地接近波罗的海舰队,既然消息已经发出,此时即使被击沉,也是了无遗憾了,接下来即使冒着被击沉的危险,也要把波罗的海舰队的编组、航速、队形等情况完全摸清楚,再持续不断地报告给联合舰队。此时的罗长官也接到了发现巡逻艇跟踪的报告,他下令加大航速,民船自然跑不过军舰,在信浓丸即将掉队之际,预警区里的其他巡逻艇一艘接一艘地前来支援接力,它们纷纷靠近波罗的海舰队,就像饿狼一样在波罗的海舰队周围转来转去,一路“护送”这支庞大的舰队前进,与此同时,无线电情报也在源源不断地发射出去。
罗长官并没有下令开炮,确实,在和东乡平八郎决战之前,必须节省炮弹,反正已经被发现了,打这些巡逻艇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但罗长官和他所有的参谋都忘了,并不是只有炮击才能对日舰进行反侦察的,他的舰队本身就有一种十分方便的反侦察武器——无线电。
无线电大约在10年前(1895年)由西方人发明,正是为了应对日俄战争,日本决心将无线电国产化,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到欧洲学习,终于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实现了国产化,称为三六式无线电收发报机,其传送距离为120公里。而波罗的海舰队装备的是欧洲最先进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不仅传播距离是日本的10倍(1200公里),而且只要它们发出强电波,巡逻艇的无线电就会受到干扰,从罗长官之前发出的侦听联合舰队无线电的命令来看,他其实并没有忘记无线电这回事,他和他的部将只是根本没有再进一步了解到敌我舰队无线电设备的电波强度、传播距离等等这些小事,这样的小事只有联合舰队才会去想办法了解。
信浓丸发出的密码无线电报终于抵达了三笠号电报室,“203发现敌舰!”当电报破译出来时,三笠号上电报室里所有人欢呼雀跃,203,又是203,冥冥中似乎有一种注定,他们高喊着:“海上尔灵山!”
这些电报接受员都并不知道,最先报告的是“203”,但最先发现波罗的海舰队的却只是几个普通的渔民。5月26日白天,当波罗的海舰队通过冲绳海域时,正好被冲绳宫古岛上几个出海的渔民发现,他们想起了之前下发的通知,于是这几位渔民立即回港,一路狂奔到村公所报告,但问题是村公所也没有电话,更没有无线电,大家立即选出全村5个最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乘坐一艘木板渔船,全力划向170公里以外的石垣岛。15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等石垣岛上发出无线电时,信浓丸的电报已经到达了三笠号上,石垣岛派出所(中文“派出所”一词起源日本)的警察告诉这5位渔民:这是国家机密,绝对不可以外传。这5位渔民回去了,自此之后他们和宫古岛全岛的人们就恪守着这个秘密,谁也没有去找官府邀赏,一直守了29年,直至1934年,一位日本记者才偶然发现了此事。
在电报室里守候的秋山真之怀着激动的心情抓起电报,他几乎一跃而起,朝三笠号的司令长官室跑去,然后撞门而入,把电报递到东乡平八郎的眼前。
“真的来了?”看到电报的东乡平八郎只平静地问了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