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知行合一的境界:东乡平八郎的最强接敌(第3/8页)
第一段击:A日夜间,在联合舰队巡洋舰以上的主力军舰与敌舰队交战之前,驱逐舰和鱼雷艇争取首先夜袭波罗的海舰队,力图使双方的主力军舰数量趋于平衡,夜袭地点预计为对马岛周边海域。
第二段击:A+1日白天,以主力军舰投入炮战,力图一举摧毁波罗的海舰队指挥系统使其陷入混乱,歼灭其主力或严重削弱之。
第三段击:A+1日夜间,再次投入驱逐舰和鱼雷艇夜袭,继续打击波罗的海舰队残余,同时撤出主力军舰,提前埋伏于波罗的海舰队去往海参崴的下个必经之地。
第四段击:A+2日白天,重新投入主力军舰,予以波罗的海舰队毁灭性打击,力图从整体上击败波罗的海舰队,使之出现溃逃并对逃脱的敌舰进行广泛的搜捕。
第五段击:A+2日夜间,再次重复驱逐舰和鱼雷艇夜袭。
第六段击:A+3日白天,主力军舰最后全力一战,争取将波罗的海舰队的军舰大部分歼灭于海上,作战地点预估为接近海参崴的郁陵岛周边海域。
第七段击:A+3日夜间及以后,如果波罗的海舰队仍有军舰逃散,联合舰队必须汇聚所有仍能出战的军舰(预计此时联合舰队亦遭受重创,剩余军舰有限),将所有逃散敌舰围赶至海参崴港外。此水域为联合舰队事先布置的水雷区,在海参崴港口外,布雷船要事先按照百米间隔,布下700多枚锚雷,把波罗的海舰队所有残余军舰全部赶到水雷区覆灭!
天才,真正天才般的战术,按照秋山真之的这个战术,联合舰队只要发现波罗的海舰队,就要反复缠绕攻击,有如幽灵附体,白天要打,晚上也要打,天晴要打,刮风下雨也要打,从相遇一直相伴打到海参崴,在海参崴外还有事先布置好的水雷在等着波罗的海舰队,简直是鬼上身。
东乡平八郎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战术,正是因为打出“T”字战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七段击的本质就是除去夜袭,联合舰队有三到四次机会反复尝试“T”字战法,以此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全歼,不惜以联合舰队的灭亡,来换取波罗的海舰队的灭亡!
是的,这又是一次“203高地”式的同归于尽,只要能换来日本的不灭亡,联合舰队会和当初的第三军一样愿意!
东乡平八郎接受了这个战术,他下令:根据“T”字战法和七段击的战术,全舰队进行一次实战演练!连续十个昼夜演练开始了,联合舰队以设想发现波罗的海舰队为开始,夜袭和昼战交替进行,十个昼夜的用弹量,已经相当于平时一年的训练用弹量,但所有的官兵都获得了对七段击战术的切身理解。
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5月14日,罗长官从越南海域向北起航,开向日本近海,训练工作已经可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是部署接敌准备。明治政府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民力,交给东乡平八郎使用,由于联合舰队的全部军舰都已经集中在了西海岸的对马海峡,东乡平八郎命人在日本整个东海岸每隔一段距离,建立海边瞭望楼,里面有民兵24小时值守,同时也加强了在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的布雷以及出动民船进行巡逻——这并不是对之前判断的不相信,这些工作也是判断的一部分,如果之前判断为东海岸,在西海岸也是会这么做的。
当然,所有军事上的人力物力都投入了对马海峡,越早发现波罗的海舰队,对全歼就越有利,东乡平八郎把预计的对马海峡接敌点以南250公里确定为预警点。秋山真之又出马了,他这次是“画格子”,之前在旅顺陆地上进行盲打的时候,曾经画过一次格子,但这次不仅要画格子,还要占有和控制格子。
秋山真之把长达250公里的海域由南向北划分成无数个“棋盘格”,明治政府征调的全日本所有的商船和民船出马了,在进行简单的武装之后成为巡逻艇,每一个“格子”里都开进一艘巡逻艇昼夜不停进行巡逻预警,大部分的巡逻艇上都安装了无线电通信设备。为了解决巡逻艇上无线电设备功率小、通信距离有限和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专门担任无线电中继通信任务的军舰,万一出现了故障,海面上将通过“无线电接力”的方式,迅速向在接敌点的联合舰队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