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山岩的智勇:与俄军总司令的大兵团对决(第5/8页)
而第二个成果就是,他以较少伤亡的代价,消耗了大山岩手中更多的日军,又没有使战斗陷入双方死拼的大决战,从而拉大了与日军兵力差距的相对优势,这等于是从另外一种形式上为运兵争取了时间,此战俄军已经取胜。
带着这样的认识,库罗帕特金并不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撤向奉天的,他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到奉天再与大山岩打一次同样的会战,只要这样的会战再打上几次,他手中总兵力的相对优势就会逐步拉大,战略意图还有可能提前实现!而库罗帕特金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人不仅绝不同意他的战略,还有可能使他的战略意图彻底化为泡影。
这个人就是尼古拉二世。
库罗帕特金被迫放弃战略
在战前,库罗帕特金公开发表了俄军士兵可以以一敌三的观点,对于内心并不这么认为的库罗帕特金来说,他为何要夸下这样的海口呢?
因为他的领导尼古拉二世需要如此。
对于尼古拉二世来说,他就是那个相信俄国还是世界强国的人,还沉浸在俄军可以所向披靡的美梦里,却拒绝承认在没有跟上工业化和立宪改革的世界潮流之后,沙俄其实已经沦为一个非主流国家,它归根结底只是“恶”,而非“强”。不过,既然沙皇还睡在这种美梦里,大家也不好让他惊醒,只能继续给他惊喜,事实上库罗帕特金的“以一敌三”还不是夸下海口。俄国外交部人员说得雄壮:“俄国只需要一面旗帜和一个哨兵,它的声威就足以慑服日本人!”尼古拉二世不同意这个战略的原因很简单:诱敌深入太像败退了,他不容许军队失败,即使是看上去像失败也不行。
事实上,除了拒绝认识外面的世界以及盲目自大以外,尼古拉二世的“不容许军队失败”还有更多的难言之隐。此时的他比较焦头烂额,因为俄国国内已经出现了推翻君主专制的革命运动。自古以来,外战都是转移内乱的良好办法,尼古拉二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完成“力量的展示”,以此来证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合法性,这个合法性已经虚弱到承受不起一点点的失败,否则不足以继续管制人们。所以尼古拉二世需要的不仅是胜利,还要胜得漂亮,胜得完美,还没有和一群亚洲“黄皮猴子”真正决战你就要退啊,这难道不是给革命者以口实吗?你叫我在后方如何灭火?
当初把这么多军队交到非皇族和贵族的库罗帕特金手里,让他带着去遥远的远东,尼古拉二世实际上也从来没有完全放心过,他任命了库罗帕特金为俄军远东陆军总司令,但在满洲战场上还有一个能够“节制”库罗帕特金的人,他就是那位阿列克谢耶夫皇叔。至于斯特塞尔,他原本应该听从库罗帕特金的领导,库罗帕特金早就已经下令解除斯特塞尔的职务,不过斯特塞尔在旅顺靠上了皇叔这棵大树,竟然没有理睬库罗帕特金的命令,继续做他的关东军总司令。于是乎,与睦仁把四个军统一交给前线的大山岩指挥不同,库罗帕特金无法指挥旅顺俄军,其实即便是对于皇叔,尼古拉二世也没有彻底放心过,对于旅顺方面他也是事无巨细地操心,大到战略小到千来人的小军队部署,他都要求前线报告。
好吧,作为君主专制制度最高领导的尼古拉二世,由于他的种种“不得已”,他首先变成了一个“分权者”,要去分前线指挥官的权,使他们相互制衡,互不体谅;然后又变成了一个“土财主”,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守住俄国已经占据的满洲大城市,以便使面子上好看;最后他又成功地变成了一个“战术家”,处处插手和过问前线的具体指挥,而库罗帕特金的战略原本应该是得到俄国举国支持,看来只好又要屈服于尼古拉二世的“战术”之下。
果然,库罗帕特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盯住的是战略意图的推进和具体的伤亡数字,而尼古拉二世盯住的是占地地图,在乎的是俄军到底是进了还是退了,是守住了城还是丢了城,伤亡数字还可以作作假再对外公布,战场上的进退却骗不了别人。接到“败退奉天”的消息后,尼古拉二世十分恼火,他立即给库罗帕特金发电报:不得再退,必须发动反扑,收复辽阳,重振我大俄罗斯帝国的声誉和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