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肉挡机枪!乃木希典惨烈攻下203高地和旅顺(第4/13页)

日军又开始不要命地往山顶冲了,对于他们来说,每前进一米、半米都是胜利,在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轮番突击之后,28日深夜,一小队日军终于攻占了203高地东侧的老虎沟山(日军称赤坂山)。此处有交通壕和203高地相连,可以从外围向着203高地挺进,可以说拿下了一个很好的前进据点,而另一队突击的日军也曾经抵达了203高地西南山顶的一角!之所以说是曾经,是因为他们冲上去后还没站稳脚跟,就几乎被俄军全歼,侥幸活下来的几个生生滚下山去。

第二次大规模强行突击,失败。

乃木希典无论如何不能退却,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命令:打破师团建制,以精锐的第一师团为主力并承担前线指挥,再从其余师团抽调最精锐的指挥官和士兵,组成第三军全军精锐部队,乃木希典把它命名为“混合精锐师团”,命令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强行突击!

29日凌晨,精锐师团临出发前,乃木希典亲自检阅了他们,他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精华,以生命报效天皇,即使死了,阴灵也要守卫帝国!出发吧!”

乃木希典并不知道,他的这些精锐,将几乎没人能活着回来,因为康得拉钦科即将发动反击,大规模屠杀即将开始!

自战斗打响以来,康得拉钦科并没有急着令俄军全力投入战斗,也没有调遣预备队,而是一直让他们按兵不动,经过前面三次总攻,俄军的损耗也极大,双方都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刻。此时康得拉钦科最重要的就是对乃木希典主攻方向的判断,不容许出现失误,不能中乃木希典调虎离山和声东击西之计,而两次强行突击过后,康得拉钦科已经完全可以断定乃木希典必定死攻203高地,因此康得拉钦科命令:东北三堡等重要堡垒可以只留最基本兵力和必要的马克沁重机枪,其余兵力和枪炮迅速增援203高地,不惜一切代价全面反击,变守为攻!这是四次总攻中康得拉钦科第一次明确下达反击命令,这个命令是极为可怕的。

自乃木希典总攻旅顺以来,由于乃木希典在总兵力上并不占优,他打开突破口的关键除了不断摸索战术外,更要尽可能人为制造局部优势,而前提就是让康得拉钦科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意图,分兵拒守,才有可能制造局部优势,这也就是战场指挥的艺术——在每一次考虑到自己的意图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敌军的意图。在前三次总攻中,乃木希典无疑很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每一次总攻除了在东北线和西线全线出击,即使是在东北线或者西线的同一个主攻方向,乃木希典也没有死攻其中的一个堡垒,不是所谓“集中优势兵力”去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下(当然,堡垒之间的交叉火力实际上也不存在只进攻单个点的客观条件),否则那就等于是明白地告诉康得拉钦科:你可以在这个点上利用你强大的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歼灭战,来消灭我!

而现在,乃木希典死攻203高地的进攻意图,正是把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康得拉钦科,他的这条自取灭亡之路完全逃不过可怕的康得拉钦科的眼睛。康得拉钦科及时下达了反击的命令,变之前的防守战为歼灭战,也就是几乎整条陆路防线上的俄军,都可以放心地向203高地源源不断地派出增援兵力和武器,以203高地这个已知的歼灭点,以打死每一个日军为首要,全歼第三军!

不知不觉中,战斗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挡在第三军精锐师团面前的,是刚刚增援过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马克沁重机枪。它的射速为每分钟五百至六百发,也就是说,即使是在10%的命中率之下,每分钟也能够造成日军五六十名突击队员中弹!而203高地里的俄军是可以实现这个命中率的,他们躲在堡垒里居高临下地射击,有足够的掩体,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中弹,闭着眼睛摇晃枪管扫射就是。

在恐怖的弹幕中,精锐师团无法前进,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举着铁制盾牌前进。

不过,这个办法很快被证明了不行,即使盾牌不被子弹射穿,当激射的子弹打到盾牌上之时,持有盾牌的手腕也会因为受不住强大的贯穿力而脱臼。看来,要想战胜马克沁重机枪弹幕,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办法——用肉体堵机枪。大家彼此成为掩体,你为我挡子弹,我也为你挡子弹,用肉体“降低”俄军的整体命中率,人为地制造出火力空当,当前一批人中弹倒下时,后一批人就可以趁着这个空当往前冲几步,当火力扫射到右边之时,左边的人也有机会往前冲,如此“肉弹”突击,用肉体压倒武器,总有人会冲到俄军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