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肉挡机枪!乃木希典惨烈攻下203高地和旅顺(第13/13页)

有兵有枪有粮,司令选择了投降,爆炸性的消息很快在俄军士兵中传开了,他们感到无比愤怒与绝望。当天晚上,许许多多的士兵以及基层军官,带着不能把俄军的物资留给日军的信念,疯狂地破坏了港口的起重机、船坞、水雷库,把还没完全沉没的太平洋舰队军舰炸沉到海中,他们不管什么缴枪不杀了,砸坏了手中的步枪,一边喝酒一边在路边痛哭失声。从战时严重等级分化的待遇到司令部的私自投降和官兵不一致的投降条件,令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和皇族、贵族和高级军官官僚都是俄国人,但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里的同一类人,“虔诚的灰色牲口”终于开始丢弃他们“虔诚”的优良传统,逐渐明白了劳苦大众的革命领袖列宁宣扬的“阶级”的概念。在12年以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这些从旅顺战场归来的士兵不少人对沙皇“反水”,他们甚至还枪毙了当年参与投降的高级军官之一、海军少将威廉。

斯特塞尔见到城中一片大乱,他唯恐士兵有哗变的危险,竟然连夜派人请求乃木希典立即入城!

第二天,1月3日,旅顺开城,乃木希典率领第三军入城!

历时大半年的旅顺总攻结束了,包括后勤部队在内,第三军在战场上前后投入兵力约13万,其中伤亡近一半约6万人,阵亡1.5万人,伤亡不可谓不惨重,乃木希典最后实际上也是差不多以“三倍之兵”才迫使旅顺投降。但是,不放一个俄军走出旅顺去胁日军主力的后路,攻破一条世界级的坚固防线,将5万俄军的战斗力全部终结于此地,乃木希典做到了,就攻坚战来说,这个交换率并不差,他对得起第三军司令长官这个称号。

而俄军的那两位最高将领,阿列克谢耶夫和斯特塞尔,他们真乃怯懦、卑鄙、无能之辈,毫无将帅之器也!

战后,乃木希典来到了东鸡冠山北堡垒康得拉钦科阵亡处,特意安排人在此立石碑一块,上书“露国康得拉钦科少将战死之所”,后来俄国将他的遗骸运回国内,以陆军最高葬礼,与柴可夫斯基、契诃夫等俄罗斯名人安葬于同一墓地,享受俄罗斯人们的世代怀念。至于阿列克谢耶夫自然不会被追究,而斯特塞尔由于私自决定投降,在回国后被判处死刑,却又被特赦释放,在“俄罗斯罪人和叛徒”的骂名中直至离世。

乃木希典亲自将“203高地”改名为“尔灵山”,并写下汉诗一首:

尔灵山险岂难攀,

男子功名期克难;

铁血覆山山形改,

万人齐仰尔灵山。

此后数年间,明治政府以及之后的数届日本政府开始在旅顺大力“保存战斗遗迹”,203高地之上,用从地上捡起的炮弹和子弹碎片熔化后,铸成一座子弹形的纪念塔,上书“尔灵山”三个大字,同时在旅顺城中的白玉山上修建“表忠塔”(现名白玉山塔)和“纳骨祠”(现已被毁),用以安放阵亡的日军的骨灰。这些“战斗遗迹”一度被日本当成所谓的“海外靖国神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年都有大批日本人从国内前来瞻仰、参观和学习,直到如今,它们仍然存迹于旅顺,成为了著名景区。

1月下旬,在开进旅顺不到一个月后,乃木希典率领几乎毫无休整的第三军日夜兼程北上,增援大山岩主力战场。后来被称为“海之东乡,陆之大山”的大山岩在这里面对了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他就是俄军远东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也就是那位曾经说过“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的人物。然而在这句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