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乃木希典为何坚持不主攻易攻的203高地?(第8/9页)

好吧,那么现在,乃木希典就需要来做一道很简单的预判题了:到底是先主攻203高地有可能全歼太平洋舰队,然后再攻打东北三堡以及望台炮台,最后攻占旅顺?还是在已经对用正攻法拔掉东北三堡有信心的基础上,继续朝这个目标努力,一鼓作气先攻下东北三堡以及望台炮台,最后攻下旅顺,接着去歼灭太平洋舰队?

很明显,陆军三将已经做出了他们的预判,大本营也做出了他们的预判,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预判上的矛盾,但这个矛盾必须解决,因为战场上的预判矛盾是指挥系统中最危险的矛盾,所有的一切都等待着他们的领导——睦仁的最后裁决。

睦仁再一次支持乃木希典

在满洲军和大本营吵得不可开交时,睦仁在继续做着他的事情——全力支持乃木希典。经过第三次总攻,乃木希典又缺兵了,睦仁就想办法再次给予兵力上的支援,这次派出的是留在本土的常备军中最后一个师团——第七师团(旭川师团)。

战争爆发之后,即使近卫师团都已经上了满洲前线,第七师团都还一直留在本土没有动,这是由于它驻防的地方很特殊——北海道。这里隔着宗谷海峡,就是俄国的萨哈林岛(即从我国霸占的库页岛),也是俄国本土与日本最接近的地方,第七师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在,睦仁决定:将第七师团满编1.5万人全部派给乃木希典,一个不留!同时,军政部门刚刚训练成3个工兵连,也全部派给乃木希典,这是给乃木希典继续实施正攻法使用的。

睦仁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但这已经是他最后的支持了,如果俄军真的突发奇想派兵渡过宗谷海峡来进攻日本本土,那他就只有等着被活捉的命运,从此之后,日本本土再也没有一个常备兵了,全国能入伍的青壮年也基本都上了战场,剩下的只是幼儿寡母、老弱病残。从此之后,就算睦仁再想支持乃木希典,他也已经无兵无炮了。大本营其实也提出过反对意见,上次您已经把大阪宝贝运走了,这次兵力能否留下一半?而事实证明,睦仁也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他的态度依然简单粗暴:如果乃木希典不能成功,留着兵力守卫本土又有什么用?现在日本已经陷入这场战争之中,需要的不只是本土的安全,更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要派就全部派走!

接下来,就是大本营和满洲军之间的意见分歧,大本营参谋次长正式上奏:可否将乃木希典“召回”?当然,所谓的召回就是体面地撤职,当年山县有朋就享受过这种待遇。

“这是对乃木的羞辱,如果这样的话,他会活不下去的,他会当场切腹的!”

睦仁首先大声拒绝了撤换乃木希典的要求,然后为了表明他的坚定,他还特意下了一道手书。不知怎么的,当听到要求撤换乃木希典之后,睦仁感觉很愤怒,虽然在涉及人事安排这样的大事上,他很少独断专行,但这位仁兄又一次使用了简单粗暴的态度:在不能撤换乃木希典这个问题上,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谁也不要再提。

然后,针对是否要先主攻203高地的问题,睦仁召开御前会议做出裁决:第三军必须迅速攻克旅顺,在万不得已的场合(即一举攻克旅顺无望),首先比什么都重要的是攻破敌舰队,或者予之极大的损害,令其不能恢复战斗力。

这就是在告诉乃木希典了:我已经尽我最大的能力支持你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如果你有把握按照原计划从主攻东北三堡入手一举拿下旅顺,你就拿下;如果没有把握,就必须先攻占203高地。怎么攻,你自己去想办法,而且不是攻下203高地就可以了,最终还是要拿下旅顺。知道你没有多少把握,但你必须完成这个任务。

睦仁知道让乃木希典改变主攻方向他并不甘心,但这个裁决其实也是希望乃木希典能够去攻打203高地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很显然,在东北三堡的正攻法还需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去捕获机会,而日本已经耗不起这个机会,所以反推过来只能去主攻203高地——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乃木希典本人和第三军做出自我牺牲。

乃木希典真是个比较顽固的人,在接到最高裁决之后,他仍然认为继续主攻东北三堡然后攻下旅顺比较有利,与此同时,乃木希典内心最后一个苦楚是无处吐露的:对于后方人们对他的谩骂,他也不得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