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荣禄崛起(第5/8页)
太后啊,袁世凯是我的人,也就是你的人,并且是一个很有用的人!
荣禄的考虑是“政治正确”,此时正是慈禧用人之际,必须在端王集团之外抓住一切可用之人。于是乎,本来已经犯了死罪、大祸临头的袁世凯又幸运地逃过一劫,而袁世凯很有力地证明了荣禄对他的重视是非常值得的。
虽然袁世凯是宋庆、聂士成和董福祥这几个人中唯一没有正式上过战场(朝鲜王宫平乱不算),也没有为朝廷立下过战功的人,但这个人最厉害的并不是军事,而是心机和头脑。在荣禄即将开始整编之际,唯独这个唯一没有上过战场指挥的人,为荣禄提出了一个十分专业、又不只是专业的建议:
大人,您只有这四支军队的计划是不够的,还需要组建一支您自己的亲兵队伍,让一些八旗子弟加入进去,然后再将所有五支军队整编成军(相当于集团军),由您担任总统(相当于总司令)!
聪明人不用多说,一点就破。袁世凯的考虑不得不说是毒辣,他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这四支军队都是汉军,如果只孤零零地将这四支汉军整编,把八旗子弟全部撇在一边,动静太大,树大招风,一定会引起端王集团和八旗军的警觉,最终很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强烈反对而使整编工作泡汤,所以不如先向他们做点妥协,让他们没有话说。
就这样,整编的目标有了,方案也有了,接下来就是时间问题了。虽然荣禄比以前更加低调,韬光养晦,但端王集团不得不重视他,他们从来没有放松对荣禄的拉拢工作。可荣禄明显就是来拆端王集团台的,他是直通慈禧这根线的人,而不是端王集团的人——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将来被形势所迫,荣禄不得不选择倒向端王集团,那么也必须在现在抓紧培育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到那时,“倒向端王集团”才更有意义。
但和奕劻一样,荣禄并不想公开得罪这些端王集团的人,一是得罪不起,二是荣禄也是满人,和端王集团对着干,很可能就会在满人和八旗子弟中落个“满奸”的骂名,以后就更加不好混了。
荣禄怎么办呢?
荣禄的做法可以用“三不原则”来概括——不答应,不反对,不说话。
所谓不说话,这并不是我在开玩笑,而是真实的情况。自从重返北京后,荣禄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说话真的是很少的。他比过去更加神秘,也更加深不可测,以至于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关于他的史料都不多,荣禄其实是胸有成竹。
这就是官场上的角逐,它和我们熟悉的军事上决战是不同的,军事上决战是痛快地杀个你死我活,然后回家痛快地洗个澡,睡个好觉(如果还活着的话)。
而官场上的角逐恰恰是看不见刀光剑影的,奏章、朝会,这就是战场,需要的是坚忍、冷静和谋略,在表面和气下的稳、准、狠。官场上的角逐讲武力是没有用的,反而要尽量避免以武力相威胁,因为那意味着把自己和对手都逼入绝境,再无回旋的余地。大家毕竟都是在一个“场”上混的,把这个“场”都震坍了,那还混什么啊。
在荣禄整军的同时,端王载漪也开始将他的武胜新队扩编,荣禄特意向载漪提出建议:王爷,您不妨将它改名为“虎神营”。
“虎”能吃“羊”(洋),“神”能制“鬼”,蕴含着端王集团能把最忌惮的洋人赶尽杀绝、让满人过无忧无虑日子的意思。载漪十分满意,估计差点拍着荣禄的肩膀说:“兄弟啊!”
从帝后权斗到满汉党争
三个月后(1899年6月),“兄弟”荣禄的整军工作也完成了,一支命名为“武卫军”的新型集团军横空出世!它总兵力超过五万,兵力和禁旅八旗相当,军机大臣荣禄担任总统,所属五支军队统领分别如下:
前军:聂士成,兵力1.4万,驻扎天津芦台,兼顾大沽、北塘等海防重地。
后军:董福祥,兵力1.1万,驻扎天津蓟县,兼顾通州防务。
左军:宋庆,兵力1.2万,驻扎山海关,防卫关外。
右军:袁世凯,兵力1.1万,驻扎天津小站,协守天津。
中军:荣禄兼任,兵力1万,驻扎北京南苑,镇守北京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