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第10/10页)

说明:李秀成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当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整座城上上下下,危在旦夕,但他还能够指挥千百名士兵,进行非常有组织的突围和决战,几乎要把政府军队歼灭了。五月十五日那天的战斗,曾国荃的军队没有被消灭,完全是老天保佑。等到南京的城墙被攻破,李秀成还能够让出心爱的马匹去救年幼的主人,自己慷慨激昂地去送死,有和国家同生死、共存亡的志气,就算是古代的大臣和儒将,有谁能够超过他呢?项羽的乌骓不离开,文天祥忧国忧民却无力改变,是天意还是人为造成的呢?我听说李秀成离开苏州的时候,苏州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没有不痛哭流涕的。至于他用该有的礼数厚葬王有龄,善良地对待和体恤在战争中失败或者投降的将士,非常有文明国家战争时立的公约和法律的意思。南京城中的十几万人,没有一个要投降的,就好像齐国的田横五百士一样,他们的志向相同,他们的目标一致,而李秀成巨大的魄力,又是他们的百倍,这是有史以来,战争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最后的结局。假如让李秀成处在洪秀全那个位置上,那么在今天这片土地上,谁知道会是哪家的天下呢!李秀成被官军抓住后,从六月十七日到十九日一共三天里,他站在笼子里,情绪激昂地写下供状,记述了一共好几万字的史实,虽然经过政府的删减,没有能够完整地流传下来,但是一直到今天读这些时,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大义凛然,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唉!刘邦成了天子,天下人就诋毁项羽,用成王败寇的那套标准去评论人,今天又有谁愿意为李秀成的丰功伟业说上一句好话呢。几百年之后,自然会有合理的评价,后人所撰写的良史,怎么可能会存私心,有偏私的观点夹杂其中呢?虽然世间的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都是人中豪杰。

南京被武力收复,朝廷当然要论功劳大小给予赏赐。两江总督曾国藩被加封太子太保的官衔,封为世袭一等侯;浙江巡抚曾国荃、江苏巡抚李鸿章都被封为世袭一等侯。剩下的其他将帅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奖赏。曾国荃收复南京这件事,有好多将领都忌妒他的功劳,到处说他的坏话,诽谤他的言论一时间在好多地方兴起,即使是左宗棠这样的贤能之人,也都跟着一起诋毁曾国荃,唯独李鸿章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而且在很多时候还努力为曾国荃辩护。

说明:这也是李鸿章能够得到“文忠”这个谥号的原因。朝廷下旨让他帮忙围剿南京,他却不想瓜分人家已经快要到手的功劳,等到事成之后,也不对推荐他的人心怀忌妒,这种道德和胸怀的确有过人之处,他的名声不是虚传的,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1] 奉贤县:今为奉贤区。

[2] 嘉定县:今为嘉定区。

[3] 余姚县:今为余姚市。

[4] 慈溪县:今为慈溪市。

[5] 昆山县:今为昆山市。

[6] 余杭县:今为余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