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第2/2页)

在赤壁之战中,他是个投降派。

《江表传》说他:“孙权称帝,大会百官,归功周瑜。”张昭刚要说话,孙权拦住他,说:“当时要是听张公的话,现在只好讨饭了。”

裴松之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张昭的主张从另一方面说,还是有道理的。他以为张昭原不主张鼎足三分,是主张统一的。由此看来,当时形势,对吴国的地主、官僚来说,分立有利,但对整个历史,对当时人民来说,曹操的统一,利益更大。另一面,吴蜀分立,对当时东南、西南的开发,也还是有利的。假使没有赤壁之战,孙权降曹,刘备孤军无援,统一的局面不要等到公元280年,对当时的人民来说,对生产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件更大的好事。

我看,张昭在赤壁之战中虽然以对立面出现,加强了这个戏的气氛,但作为历史人物来说,裴松之的意见还是有些道理的。

最后,把赤壁之战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排列一下,也很有趣味。

这一年:孙权,27岁;诸葛亮,27岁;周瑜,34岁;鲁肃,37岁;曹操,54岁。

吴、蜀两方的统帅,以鲁肃的年龄为最大,周瑜次之,但都比曹操小。这一仗不但是劣势的军力打败优势的军力,被攻的军力打败了进攻的军力,哀兵打败了骄兵,并且还是青年打败了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