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逼死长孙无忌的幕后黑手(第5/5页)

当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以及齐王李祐的大逆事件等,由于在太宗身边,武昭仪比一般人更早知道了结果,而且所定的刑罚,她心里也是认同的。可是这次由长孙无忌自导自演的权谋大片,阴冷、血腥的程度更让她感到不寒而栗,就连与事件毫无关联的吴王李恪,以及江夏王李道宗都被裹挟其中。

武昭仪急于想知道隐藏在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唯有如此,他才能认清长孙无忌这个权力独裁者的本来面目。如果自己按照既定的方向往下走,必然会遭到长孙集团强大而凌厉的攻势,那样的话,她会死得更惨。她能做的,就是在风暴未起之时,筑造自己的铜墙铁壁。

眼下的她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高宗皇帝的庇护,除了皇帝,她不知道还能相信谁。而高宗皇帝也没有一刻得以安宁,他也在为自己全面夺权做着准备。后宫之中,除了武昭仪,他又能将恩宠无条件地赋予谁呢?

无论是王皇后,还是萧淑妃,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家族势力。只有武昭仪,还没有形成抱团难撼的权力背景。

高宗皇帝颁诏升任李为司空,同时兼任宰相职务。谨小慎微的李这次却很干脆地接受了皇帝的任命,这与他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为了避免和长孙无忌冲突,而坚决推迟左仆射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时李如此爽快地接受高宗的授权,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为大唐江山考虑,二是为自己身家性命着想。长孙无忌已经开始清洗异己,虽然自己始终抱着置身事外的态度,可毕竟自己是太宗皇帝钦定的辅政大臣,他不能坐等长孙无忌的屠刀指向他,他要挺身而出主动出击。

高宗在任命李做司空后,还在努力提升他的地位,特命画工再度为李画像,并亲自作序,先追忆一番李为东宫旧属时的往事,重提太宗提拔他的本意,提醒他记得自己的责任:“朕以绮纨之岁,先朝特以委公,故知则哲之明,所寄斯重!”最后又对他大加褒奖:“茂德旧臣,惟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饰丹青!”

高宗这么做,有他自己的想法。昔日凌烟阁画像的二十四功臣之中,只剩下长孙无忌和李仍在用事,称李为“茂德旧臣,惟公而已”,高宗显然是想树立李的威望,故意冷落一下长孙无忌这位元舅兼托孤大臣。

其实这些年李的存在对长孙无忌一直是个心病,就算他长孙无忌是群臣的带头大哥,但李至少也能捞取一个二哥当当。李的存在,始终是对长孙无忌的牵绊。只不过在长孙无忌尚未骄狂的时候,或虽然骄狂但打击时机还没成熟的时候,老于世故的李是不会站出来和长孙集团做无谓的摩擦的。

毕竟长孙无忌是先皇最亲密的战友,是高宗皇帝的亲舅舅,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但是现在,李已经明显地感觉到高宗皇帝对自己的这个舅舅已经心生芥蒂,铲除长孙无忌的时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