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慈禧带着大家去西安打猎(第4/7页)
慈禧还没来得及批准袁世凯的练兵方案,毓贤在山东又搞出事来了,他居然让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德国人很愤怒,你们那些刀枪棍棒也想灭洋,不管了,赶快修一条从青岛到济南的铁路,这条铁路一通,德军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兵到山东各地。
德国在山东搞这么大的动作,其他列强口水啪嗒啪嗒地流。首先对清廷开口的是意大利,意大利彬彬有礼地请求清廷把三门湾让给意大利。李鸿章说:“你们找错了地方了,这里没门。”
意大利心想你们要来硬的,我们就派军舰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慈禧不得不让袁世凯带兵进入山东。慈禧革掉毓贤后,让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
袁世凯收拾义和团有一套
袁世凯是晚清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真正的实力派。
他到山东后,面临两个问题:一、弹压义和团;二、和洋人周旋,稳住洋人。
袁世凯很早就听说过义和拳,在他眼里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怪力乱神的乌合之众,对义和团的那些装神弄鬼的把戏他根本不屑一顾。但他很清楚,如果任由这股邪火发展,将来有可能烧毁大清国。
1900年1月,袁世凯给慈禧上了一道奏折,他说义和团虽然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他们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可能灭得了洋人,所以清廷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如果纵容义和团的话,反而会授洋人以柄,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情绪对于国家大局的稳定没有半点好处。所以,袁世凯坚决主张对义和团采取弹压政策。
袁世凯对义和团采取两手政策,剿抚并用。刚到任时,许多义和团的头领不清楚袁世凯的态度,以为他会跟前几任一样支持义和团,所以这些首领相约去拜访袁世凯。
袁世凯很客气地宴请了这些首领们,酒席上,这些首领们吹嘘自己法力无边,刀枪不入。袁世凯不动声色地听着,不时地点头,等到首领们吹得差不多的时候,袁世凯说道:“既然各位神通广大,袁某倒想见识一下。”
说完,袁世凯击掌三下,一群士兵端着枪走了进来。
袁世凯面不改色地说:“现在各位可以表演了。”
首领们傻眼了,袁世凯不等他们犹豫,下令:“开枪射击。”
一排枪声,这些自诩神通广大的首领全都应声倒地。由此可见,袁世凯是一个铁血人物,习惯不动声色地快刀斩乱麻。
事后,袁世凯立即命人在全省张贴告示,宣布义和团为非法组织,朝廷要予以取缔,如有违抗命令者,杀无赦。在袁世凯的铁腕统治下,义和团很快就在山东待不下去了。
尽管袁世凯处理事情很果断,也很给力,并且也确实安抚了洋人。但朝中对他不满的大有人在,朝中有许多人是同情义和团的,包括慈禧在内。
山东的义和团很快就转移到直隶境内,在直隶境内,义和团运动再次达到高潮。袁世凯得知后,立即上奏请求慈禧让直隶总督裕禄和自己夹击义和团。慈禧没有表态,她自始至终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且还对义和团那些神神鬼鬼的把戏挺入迷的。京城里,许多王公贵族对义和团兴趣浓厚,尤其是端郡王载漪还盼星星盼月亮盼望义和团进京。
裕禄善于揣摩慈禧的意思,义和团进入直隶后,他不但没有剿匪,反而拜义和团的首领为大哥。义和团还在直隶总督的衙门设立祭坛,祭拜关公,将整个衙门搞得乌烟瘴气。
得到官方势力的庇护,义和团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烧杀劫掠,洋人和教民们死的死逃的逃。
慈禧为什么这么纵容义和团呢?除了讨厌洋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慈禧非常喜欢听戏,对戏曲中那些神奇古怪的法术非常迷信。现在义和团上演的是一曲真实的戏剧,义和团所宣传的那些神怪东西能够满足慈禧内心深处的某种神秘渴望。
看到义和团的火势向京城蔓延,洋人非常担心。各国纷纷派出卫队保护使馆,就在义和团向京城进发的时候,洋人的军队也开向了京城。洋人的军队由英、法、美、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共计两千余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指挥。
就在此时,京城高层也发生了人事调动,极端排外的端郡王载漪进入总理衙门。从人事调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慈禧的态度,她对洋人的仇视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