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后垂帘,光绪紧张(第4/7页)
李莲英是一个权术高手,他就像慈禧的一个影子,他的所作所为事实上反映了慈禧的利益。作为一个奴才,李莲英对慈禧忠心不二,慈禧也对他极为放心。随着李莲英权势膨胀,朝野上下开始不安,大臣们担心宦官干政的事情会出现在大清朝,纷纷上疏,请求慈禧能够抑制李莲英。
李莲英是慈禧的一把利器,她怎么可能因为大臣们的一番话舍弃这个利器。事实上,随着光绪的成长,他已经感觉到李莲英就像一个难缠的梦魇,感觉到这个李莲英比“亲爸爸”还难对付。
但李莲英毕竟是一个聪明人,他第一原则是绝对效忠慈禧太后,在不违背第一原则之下,他还是愿意做一些事情讨好光绪的。毕竟光绪是皇帝,万一哪天慈禧真的放权,自己的生死就取决于光绪,所以自光绪亲政后,李莲英对光绪还是非常巴结讨好的。凭着这些左右逢源的生存技巧,李莲英在宫中稳坐太监第一宝座。
光绪被囚禁瀛台时,李莲英还经常去看他,李莲英相当精明,他知道政治就像潮流,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朝光绪复出,一定会感念自己在他失势时去看他。
光绪最终没有机会复出就死去了。李莲英后来离开了宫里,回到老家北京棉花胡同,终日吃斋念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李莲英病死在家中。当然也有人说李莲英是被人谋杀的,不过这种说法证据不足。
慈安离奇暴毙
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生了大病,躺在床上几个月不能起来。
御医对慈禧的病束手无策,后来浙江巡抚谭钟麟推荐了一个民间医生治好了慈禧的病。这个医生名叫薛宝田,是江苏如皋人,医术高超,有妙手回春的本领。
根据这位民间医生的记载,他在为慈禧诊治的时候,也顺便为慈安太后把脉,发现慈安太后脉象正常,身体也还好。
没想到,慈禧的病刚好不久,慈安太后就离奇去世。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晚上七八点左右,宫里忽然传来慈安太后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自然引起了种种猜测。
我们先来看官方发布的文告:初九,慈安太后身体不舒服,请了御医诊治,以为不是大病,很快就可以好,没想到第二天病情就加重,御医前来诊治,束手无策,没想到这一病竟然无药可医,慈安太后就此离世。
这个报告可信吗?说实话,没几个人相信,初九生病,初十就死了,这简直就是暴毙啊,慈安是一个心地比较淡泊的女人,说她暴毙真不可信。
还有一个说法是她是被人毒死的,这个说法主要是记载在野史中,尽管是野史的说法,但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很多人都持这种看法。如果说慈安是被毒死的,凶手就不言自明了。
慈禧有毒死慈安的动机吗?
确实有,在咸丰的遗诏里,咸丰给予了两宫太后不一样权力,给予慈安的权力更大,他曾经密令慈安,如果慈禧擅权的话,可以采取非常手段。慈禧后来逐渐控制了大权,慈安的权力逐渐变小,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她还是有一定权力,对于慈禧的一些行为她多少还是可以提出意见和批评的。慈禧毒死她,等于是除掉一个对手,除掉一个威胁。
我们知道,慈禧是非常重视太监李莲英的,而李莲英呢也为虎作伥,骄纵不法,弄权乱纲。对于这种行为,慈安是非常看不惯的,禁止宦官干政是清朝的祖制,慈安作为一个正宫太后,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当年,她支持同治除掉安德海就证明了她绝非一个不问世事的太后。李莲英的眼里只有慈禧,对慈安很不尊重,有一次慈安经过时,李莲英居然跟其他太监在玩耍,对慈安视而不见,慈安非常生气,就找到慈禧,对慈禧一顿批评。慈禧很不服,心想我现在才是手握实权的太后啊,你凭什么批评我啊!就这样,两人关系日渐冷漠。
还有,光绪六年到东陵祭奠时,慈安认为是正宫太后,要求在典礼中把自己排在慈禧的前面。慈禧哪里肯作罢,最后经人调停,两个太后排名不分先后,这才化解了一场风波。不过,慈禧心里已然种下了恨的种子,她觉得慈安不除掉,始终是一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