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一年天京有血光之灾(第3/6页)

杨秀清虽然骂得在理,但洪秀全心里很不舒服。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里唯一一个将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中的人,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人做到这一点,包括洪秀全除掉杨秀清后,他也没能将权力都控制在手中。在军事方面,杨秀清拥有最高的裁决权,哪怕他生病时也是这样。可能在政务上有些事情他还得跟洪秀全打声招呼,但在军事上他说一不二,前方将领任何大的军事行动都出于杨秀清的决策。

北伐和西征都是杨秀清一手作出的决策,北伐是失败了,但震动了清廷的心脏部位。西征也遭遇了重大挫折,但杨秀清临时易帅,终于挽救了危局。这一系列军事行动都证明了杨秀清卓越的战略眼光,湘军在西征战场上溃败,围困天京的清军大营也被一一攻破,心力交瘁的猛将向荣最终一命呜呼。

胜利很容易激发人的野心,洪杨二人之间的矛盾本来就找不到出路,随着杨秀清威望的提升,两人的矛盾加速激化。洪秀全不可能退位,而杨秀清也不可能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业拱手让人。

本来九千岁和万岁只隔了一千岁,一个台阶而已,但杨秀清受不了。他很希望跟洪秀全平起平坐,杨秀清也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有时候欲望一强,难免就会过于心急。

这不,杨秀清过早地提出要跟洪秀全平起平坐,以天父的名义命令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洪秀全是什么反应呢?他心里一定非常吃惊非常害怕,虽然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来得太早了。他这时候担心的还不只是自己的天王宝座,而是身家性命。杨秀清说出“万岁”时,洪秀全就知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此时,朝政已完全控制在杨秀清手中,军事大权、司法大权完全由他掌控,前方将领也多听从杨秀清指挥。杨秀清如果要杀掉洪秀全,只是举手之劳,甚至连举手都不用,只需说一句话而已。杨秀清为什么没有杀洪秀全,以至于最后反被洪秀全杀了呢?

可以这么说吧,杨秀清没想过要杀掉洪秀全,也许他真实的想法是逼洪秀全退位。作为一个政治家,杨秀清很清楚地知道,如果干掉了洪秀全,天国的这些把戏全都要穿帮,一旦这些统治的神话破灭,天国就会元气大伤。神话一旦穿帮,杨秀清能不能稳住局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他要做的是跟洪秀全平起平坐,一个天国,两个万岁。杨万岁在前台掌权,洪万岁在幕后享乐。

为了给自己造势,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科考中出了这么个题目:《四海之内有东王》。而且这年春节,杨秀清还在自己的家门前挂上对联:参拜天父,永为我父;护卫东王,早做人王。这已经是非常赤裸地要上位了,洪秀全只能答应封他为万岁。与此同时,洪秀全也在密谋除掉杨秀清。洪秀全知道,这次博的不只是权力,还有身家性命。

杨秀清早已把韦昌辉和秦日纲这些人支到前线去,洪秀全要除掉杨秀清必须把这些人召回,这是一项高难度的动作,因为天京城内到处都是杨秀清的密探。

为洪秀全送信的还有一个爱尔兰人,爱尔兰人拿了一笔丰厚的钱财,跑到秦日纲的大营里,将天京的事情和盘托出。根据爱尔兰人的描述,杨秀清神灵附体时,洪秀全都要匍匐在地上。杨秀清曾经声色俱厉地问洪秀全:“你打江山,多亏了何人?”洪秀全说:“四弟。”杨秀清又问:“你既然知道四弟有大功劳,为什么不封他万岁呢?”洪秀全说:“应该封四弟为万岁。”杨秀清问:“东王世子也只是千岁吗?”洪秀全说:“东王子孙后代都是万岁。”

据说杨秀清后来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称自己是万岁,洪秀全是万万岁。这个爱尔兰人还说杨秀清虽然很跋扈,但确实是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人,他相貌高贵,和蔼可亲。

洪秀全自己手中没多少兵,就一些亲兵,靠这些人没法除掉杨秀清,但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手中有兵啊!韦昌辉受了杨秀清不少气,最难堪的是有一次韦昌辉的士兵闹兵变,杨秀清当众打了韦昌辉几百军棍,差点把他打残。挨打之后,韦昌辉还说东王依法办事,赏罚分明,让人心服口服。还有一次,韦昌辉的哥哥跟杨秀清的小舅子争地皮,韦昌辉居然把自己的哥哥五马分尸。韦昌辉也是厉害的角色,把刀悬在心里,忍术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