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13/15页)

为了保险起见,林凤祥、胡以晃、李开芳等人还率领着步兵在岸上走,蓑衣渡的悲剧不会再重复了。悲催的是清军,没人敢惹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沿途的清军都不超过几千人,太平军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们。

消息传到京城,咸丰气得差点翘辫子,立即将钦差大臣徐广缙逮捕入狱,提升向荣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湖南和湖北的军务。咸丰还任命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负责江苏和安徽的防守重任。此外,咸丰又任命了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驻守湖北和河南。

咸丰用钦差大臣的数目表明他很重视,也很生气,希望这些钦差大臣们给点力。咸丰心想,只要你们人人给点力,帝国就无虞了。

向荣很想给力,他在九江纠集重兵,准备和清军在这里大干一场。在到达九江之前,太平军畅行无阻。钦差大臣陆建瀛整天神经紧张,收到向荣的消息后,赶紧下令全军撤到九江。在九江时,陆建瀛整天焦躁不安,要是向荣没能及时赶来怎么办啊?

陆建瀛下令全军必须日夜巡逻,切不可有丝毫疏忽,结果全军上下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有一天夜里,陆建瀛实在睡不着,半夜起来出去巡视,没想到巡夜的士兵居然把他当成贼,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这个钦差大臣当得太窝囊,陆建瀛还不能责怪那个士兵,反而夸奖他敬业。可想而知,当时清军压力之大。

陆建瀛后来实在受不了,心想,要是向荣没有及时赶到,我这老身子骨就要送给长毛了。九江这地方太危险了,陆建瀛越想越怕,撤到彭泽。到了彭泽后,他还是觉得很危险,居然连夜乘坐小船跑到南京,留着将领们守城。

巡抚张芾看钦差大臣跑了,心里也着慌。张芾素来怕死,干脆带着全军将士一起逃命。向荣果然没有如期到达九江,太平军来时,发现这里空空荡荡,大家一路引吭高歌经过九江,很快就到达军事重镇安庆。安庆总兵王鹏飞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如果抵抗,肯定是全军覆灭,干脆带着大家一路狂奔,狂奔没有目的地,离太平军越远越好。

安庆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有长江作为天险,是太平天国一个重要的屏障,如果能把安庆搞好,南京城的安全就能得到巩固。后来,曾国藩把安庆比作是太平天国的七寸,不惜巨大代价拿下安庆,最终撬翻太平天国。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没一个意识到安庆的重要性,别说是不学无术的洪秀全,就是脚踏实地的杨秀清也没看到这点,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多读点书多长点见识是有好处的。

杨秀清到了安庆后,根本没想到好好经营这个战略要地,还是老一套,疯狂扩军,将钱财席卷一空。

太平军离开安庆后,部众已经扩大到七十万人了。

镇江、瓜州、扬州、南京全都暴露在太平军的刀锋之下。太平军一旦控制了镇江和瓜州,等于是控制了南北漕运的咽喉,清廷危矣。没有南方粮草和银钱的供应,在曾国藩和左宗棠还没有脱颖而出的时候,要想击败蝗虫一样的太平军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咸丰也很焦急,提拔周天爵为安徽巡抚,负责在安徽剿匪。这个周天爵我们已经见识过了,完全是一个大内密探零零发,他极有搞笑天赋,但现实不是电影,搞笑是搞不垮敌人的。这次,周天爵又对咸丰说:“太平军非常骁勇善战,要想打败他们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办法。”

“什么办法?”咸丰问。

“下毒,”周天爵表情深沉地说,“皇上,您只要给我三十万斤的烂肠草,我保证让洪秀全和杨秀清不战自溃。”

咸丰还真相信了,立即下旨让两广总督叶名琛收集三十万斤的烂肠草。据说,石达开曾经让士兵们收集了几万斤烂肠草卖给叶名琛,再用这些钱买回了不少大炮火枪。

周天爵搞笑过头了,最后自己辞去军务,推说自己年纪大了。咸丰于是紧急召见军机大臣,问他们怎么办。经过一番商议和争吵,最后制定了一个战略:南京将军祥厚主持这次防守,江苏巡抚杨文定镇守镇江,漕运总督杨殿邦镇守瓜州,向荣带兵到南京救援,琦善带兵支援瓜州,江忠源和邓绍良带兵救援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