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揭秘雍正的双面性格与家庭生活(第5/6页)

考虑到雍正对兄弟们的所作所为,乌雅氏自杀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雍正的后宫生活,雍正这个人是个不知疲倦的作秀的天才,他非常在乎自己在世人和后人眼中的形象,所以竭力给世人留下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形象,他最怕的就是给人留下好色皇帝的形象。所以,他当皇帝后,没有扩充后宫,后妃基本上是以前王府中福晋、格格升过来的。

皇帝的婚姻多是政治联姻,顺治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几任皇后都是孝庄为他挑选的,顺治一个都不喜欢。康熙也是这样的,不过还好他和皇后之间产生了爱情。雍正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子,一般来说,皇子的婚姻与政治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譬如,雍正和年贵妃的婚姻就是实打实的政治联姻。

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雍正娶年氏的时候年羹尧的地位还不是很突出,所以一开始,政治联姻的因素不是很大。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年羹尧变成了封疆大吏,雍正还只是一个皇子,所以他竭力拉拢年羹尧。

从康熙五十四年到五十九年,年氏为雍正生下了三男一女,可惜全都不幸夭折,最大的活到了八岁。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其他妃子生子,可见雍正专宠年氏。雍正专宠年氏应该是有政治目的的,裙带关系在政治斗争中是很重要的,如果雍正对年氏不好,必然会影响与年羹尧的合作。稳定了年氏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稳定了年羹尧。

不仅善待年氏,雍正对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相当好,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雍正当皇帝后,年氏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随着雍正跟年羹尧关系的破裂,年贵妃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雍正三年十一日,发出一道上谕,意思是年贵妃已经得了重病,万一死去了,一切按照皇贵妃的礼仪办,此外还大大夸奖了年贵妃的才德。人还没死就预先假定对方死了,给人感觉就是巴不得此人早死。果然如雍正所料,年贵妃没过多少天就死了,到底是怎么死了就没人知道了。

而且,连年贵妃葬的地方都是一个谜,有人说葬在遵化城九凤朝阳山,但是在那里没有看到她的墓地,有人说她葬在雍正的泰陵里面,是乾隆将她移葬在里面的,但究竟怎样还有待证实。

年贵妃死后一个月,年羹尧家族和党徒就开始遭殃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雍正跟子女的关系。

中国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作为帝王,更是后宫一大堆,只要有能力,能够生出一大堆的子女。这看起来是好事,多子多福嘛,但也是坏事,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一个种群的数量如果发展过快,很容易对环境构成压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帝王的子女如果过多,无非是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们每个人都是皇子皇女,消耗太大了,而且又不从事生产。当然,古代的皇帝们可能认识不到这点,但他们至少可以认识到,子女过多,很容易造成家庭的破裂,雍正对此深有感触,自己的兄弟过多,导致储位争夺白热化,惨不忍睹,差点对大清江山构成威胁。

雍正吸取教训,只生了十个儿子,其中只有四个活到成年。而且这十个儿子几乎都是雍正做皇子时生的,当皇帝后的十年里,雍正直到十一年才生了弘瞻,大概是想再次证明自己不好色,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他避孕措施做得好。

雍正的四个成年儿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弘时是长子,关于弘时,史书记载相当少,《清史稿》中有这么一句话:“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弘时性格可能比较倔强,不受约束,生活放纵,很难得到康熙和雍正赏识,弘时干脆破罐子破摔。在康熙晚年,允祉的长子弘晟和允祺的长子弘昇都被封为王府世子,弘时当时的年龄也达到了标准,却没有受封,充分说明康熙不看好他。

雍正建立秘密建储的制度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朕的诸皇子尚幼,立储之事,现在怎么可以进行呢?”

真实的情况是当时弘时已经十九岁了,都已经成年了,怎么说年幼呢?难道雍正开玩笑吗?雍正不是一个会随便开玩笑的人,他说出这种话表明他早已把弘时排除在储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