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雍正的驭人之道(第5/8页)

鄂尔泰评价张广泗:“这个人意志坚定,胸襟开阔,但是有些固执,属于那种能够办好实事的人,但是不具备统筹大局全面规划的能力。”换句话说,张广泗可以做一个部门经理,但是当不了CEO。

雍正对鄂尔泰的识人之术是非常赞同的,他说:“爱卿的眼光,超越常人。”

当然,鄂尔泰也有受人指责的一面。比如,雍正是个嗜好祥瑞的人,鄂尔泰在这方面做得无人能及,难免给人拍马屁的嫌疑。其实,鄂尔泰心里清楚,祥瑞这种东西就是用来糊弄老百姓的,但他也知道,雍正正是要用这些东西巩固自己的统治。大理的一个县令刘某奚落鄂尔泰拍雍正马屁,身居高位的鄂尔泰不但不记仇,反而公开称赞他正直,向雍正推荐他。对鄂尔泰来说,报祥瑞并不是拍马屁,而是在政治上给予雍正大力支持,所以他才能够坦然面对批评。

鄂尔泰有一句名言:“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鄂尔泰的话听起来非常玄,实际上他是鼓励人们在官场上要辨明大是大非,至于个人恩怨那些小节不要锱铢必较。由此可见,鄂尔泰是一个政治家,确实有丞相之才。

张廷玉跟鄂尔泰关系不好,但是也非常佩服他的眼光,甚至将鄂尔泰关于“糊涂”的言论奉为金玉良言。

雍正与鄂尔泰的关系自始至终都非常好,虽然后来因为他平乱不力给予了象征性的惩罚,但是并没有因此疏远鄂尔泰。

除了在公事上,生活上雍正也给予了鄂尔泰适当的关心,以此表明君臣之间并不完全是公私关系。

首席秘书张廷玉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生,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后担任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雍正即位之后,张廷玉晋升为礼部尚书,协办翰林院掌院学士事。第二年,调任户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四年,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六年,转到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七年,担任军机大臣,加少保头衔。八年,赐轻车都尉世职。

张廷玉在雍正朝绝对是一个大忙人,一身兼任的职务繁多。有时候,雍正一天召他三四次。遇到公务繁忙时,通宵达旦处理事务。雍正把他和鄂尔泰看成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张廷玉这么一个大忙人,然而遍查《清实录》却发现张廷玉并没有干什么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白了,张廷玉不是干具体某件事的人,他是皇帝的首席秘书,他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文字工作,这种工作繁琐枯燥,当然不像平定苗疆之乱那样清清楚楚,可以摆在台面上说。如果说鄂尔泰是雍正的张良的话,那么张廷玉的工作有点类似于萧何了。

军机处的规章制度就是张廷玉制定的,《圣祖实录》也是张廷玉主修的,张廷玉的功劳外人看不出来,雍正自己最清楚。所以,他给予张廷玉非常优厚的酬劳,雍正五年,他赏赐张廷玉一个当铺,价值三万五千两白银。张廷玉得了小病之后,雍正对左右说:“近来我感觉臂膀很痛。”左右好一会儿才听出雍正的弦外之音。

雍正需要处理那么多的奏折和政务,张廷玉如果不给力的话,雍正估计会死得更早。所以,雍正一再对张廷玉施恩,还赠给他一个春联:“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以此表达了君臣二人的关系,一个是皇恩浩荡,一个是文治无量。张家世世代代用这个对联作门联,表示不忘皇恩。

张廷玉做官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在他看来,埋头做事就行了。他经常对人说,富贵荣辱自有天命。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说:“经常见到皇帝想用的人,或者遭到弹劾,或者得病,或者死亡,结果却没有用。而皇上不想用的人,或因为有人推荐,或一时间没有适当的人才,反而见用了。所以说,人生有一定的定数,荣辱进退全凭命数,我们凡人只要埋头做事就好了。”

因为埋头做事沉默是金,雍正赞扬张廷玉“器量纯全”。雍正说这话也是有深意的,以前在康熙朝的时候,张廷玉是鄂尔泰的上司,后来雍正把鄂尔泰提拔到张廷玉头上。张廷玉纵然再沉默是金,心里难免也有不甘心的,他的那番“命数理论”更多的还是用来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