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康熙之死与雍正继位(第5/5页)

康熙的陵墓又叫景陵,在顺治的孝陵东南约两里的地方。景陵曾两次被盗,一次是军阀孙殿英为了解决军费问题盗取清东陵,景陵是其中之一。第二次是抗日战争刚结束不久,一群土匪把魔爪伸向了清东陵。景陵被盗之后,没有经过清理,导致墓穴内积水,一代明君康熙的尸骨泡在积水中,情何以堪。

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是清史的一大疑案。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雍正在给康熙进人参汤的时候,放了毒药,再加上民间传言雍正喜欢跟江湖奇人来往,这个说法似乎很可信。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对此有过记载,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那天晚上,就皇帝号呼之声不安之状来看,即使没有人下毒,也肯定是突然发生了什么变故。”一些清史学者也提出了雍正继位是宫廷政变的说法。

雍正下毒,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这是从人性最阴暗的一面来揣测的。但雍正没有太大的必要这么做,就算他毫无人性,纯粹从利害角度也没必要。康熙是重病在身,活不了几天,你还要毒死他,就这么等不及吗?再说,雍正处理朝政已久,势力非同小可,就算康熙不想立他,他依然可以做到自立。

这就涉及第二个疑点:雍正是不是篡改了遗诏?

当时有人传言说康熙本来想传位于十四阿哥,结果雍正把十字改成了于,就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个说法仔细一推敲就发现漏洞百出,在清朝,书写皇子的名字的时候前面必须加一个皇字。如果康熙真想传位十四阿哥的话,也是这样写:传位皇十四子。雍正改过来就是:传位皇于四子。语句不通,而且清朝写“于”一般不是用这个字,而是用“於”。而且,朝廷诏书,尤其是继位这种大事肯定是用满汉两种语言书写的,你改得了汉文诏书,改得了满文诏书吗?所以,说雍正篡改遗诏也不太可信。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相信雍正篡位,跟雍正后来古怪的性格也有关系。自从康熙死后,雍正一生不住畅春园,死后也不葬在清东陵,好像有意躲避自己的父亲。畅春园是康熙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这么好的地方雍正却不要,反而另外拨款修建圆明园,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另外,康熙平生最喜欢去热河避暑山庄,雍正当皇帝后一次都没去过。更让人诧异的是,雍正为自己选定的陵墓远远避开清东陵,选择了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后人称之为清西陵。这确实让人费解,如果雍正不是十分厌恶自己的父亲,那就是有意要回避什么?

而且雍正是相信鬼神的,他这么做很容易让人怀疑他篡位后,没脸在地下见自己的父亲。如何解释雍正“生不住畅春园,死不葬清东陵”呢?说实话,还没有找到非常完美的解释。当然,也有可能是雍正想走出康熙大帝的影子。

但仅凭雍正的这些行为和习惯就判定他篡位,明显证据不足。康熙晚年的一系列举措就是在给雍正铺路,他还有必要篡位吗?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雍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在有的方面甚至超过了康熙。

非常有意思的是,雍正葬在清西陵以后,给自己的儿子乾隆出了一个难题,百年后是陪父亲呢,还是陪爷爷?乾隆很为难,最后想出了个折中之策,规定隔代葬一陵。乾隆跟康熙隔一代,所以就跟康熙葬在东陵,嘉庆跟雍正隔一代,就跟着雍正葬西陵。

整个康熙王朝就这样结束了,在王朝灿烂的背后潜藏着腐败的种子,雍正跟康熙的性格完全不同,跟他的儿子乾隆也脾气迥异。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雍正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同时也是非常神秘的一个皇帝。

他的知名度不亚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但名声却不太好,在下一本书中我们将走近这个神秘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