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清朝政治的操盘手(第3/4页)
满洲人是马上民族,长年累月在杀人放火,杀人放火是有风险的,总是会死人。所以,满洲人一般会用投降的人补充那些在战场上不小心挂了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清军不断壮大。但是这个投降的人也有先后之分,先投降的称为“旧满洲”,后投降的称为“伊彻满洲”。旧满洲比伊彻满洲享受的待遇要好,连投降都论资排辈,许多后投降的人就不满了,什么世道啊,难道投降也分先后?
这些不满的人选择了开溜,开溜的人恰好多数是代善的手下。皇太极这下得理不饶人了:“礼亲王代善,你说你咋个回事,连那么点人都管不好吗?”代善心想,我论资格比你老,别看你是领导,没我支持,你能上来?所以很不爽地回道:“我的人马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不劳太极老弟你费心了。”
皇太极气得吹胡子瞪眼,多尔衮这时不怀好意地上了一道奏折,洋洋洒洒几千字,说的就一个意思,礼亲王代善治兵无方,以后就不让他的旗扩大了。皇太极一听有道理,就这么着。从此以后,正红旗和镶红旗的人马那是有出无进,死一个少一个,所以到最后,这两旗是八旗中势力最小的两个。
我们可以看到,在斗心眼方面,多尔衮可能仅次于皇太极。所以,皇太极死后,他没有为了个人的权力选择莽撞行事,而是顾全大局,和反对派作出妥协,让福临当皇帝,自己当摄政王。
我们再看明朝那边,表现得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国家都已经亡了,崇祯的几个儿子还斗得稀里哗啦的。所以,明朝不亡,那是没有天理的。
多尔衮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在特殊时期他选择了大局,一旦腾出手来,小我就占上风了。
但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却非常让人意外,多尔衮处死了硕托和阿达礼,硕托是代善的儿子,代善早就想除掉他了,因为这事还导致汗位被废,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人们会说,多尔衮不是看代善一族不顺眼吗?处死他的儿子和孙子是很正常的事。
不正常,因为这两人是多尔衮的支持者,是多尔衮的爪牙,他们被处死的罪名是谋反。他们为啥谋反?还不是为了多尔衮,这两人看多尔衮没当皇帝,急了,准备杀掉豪格和顺治,强行拥立多尔衮。最后礼亲王代善大义灭亲,向多尔衮告发这两人,没办法,多尔衮只好把这两人处死了。
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呢?硕托和阿达礼如果没有得到多尔衮的同意,敢谋反吗?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多尔衮授意这两人去活动,可惜这两人把事情办砸了。这两人居然去拉拢两黄旗的大臣图尔格这些人,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阴谋变成阳谋,多尔衮能不气愤?
处死硕托和阿达礼之后,多尔衮也很后悔,很内疚。他作了许多补偿措施,将硕托的幼子接到自己家里,当成亲儿子一样养着。他还让阿达礼的弟弟接替阿达礼的一切职务,当然,这些补偿措施只能说明多尔衮知道这两人是好心为自己办事,但办了坏事。
多尔衮第二步是分化两黄旗的八位大臣,这八位曾经歃血为盟支持豪格。现在时势逆转,多尔衮执掌大权,自然有机会对他们实行分化。首先是拜音图家族叛变,不再支持豪格,坚定地跟多尔衮站在一边。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还揭发郑亲王,说济尔哈朗在背后说多尔衮坏话。
多尔衮郑重其事地找济尔哈朗兴师问罪,济尔哈朗也很坦荡,表示我确实说了你的坏话,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多尔衮说,那好,你既然承认了,自己看着办吧!
济尔哈朗说,行,我知罪,这个摄政王的位子我没脸再坐下去了,我回家了。
多尔衮很满意,让弟弟多铎当上了摄政王。现在清朝大权就操在这哥俩的手中。拜音图叛变不久,何洛会也叛变了,何洛会不光叛变,还揭发了八大臣中的图赖、图尔格,说这两人说多尔衮坏话。
说我坏话是吧,削职为民吧!何洛会,你检举有功,可以升官。这么一搞,原先的八大臣只剩下四个了。
把豪格的羽翼剪除得差不多,多尔衮决定对豪格下手了。碰巧豪格逢人便说多尔衮这人有病,什么病我们不知道,根据豪格的说法多尔衮这人活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