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第二章 十九岁才出门闯天下(第4/5页)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皇帝在睡觉,杀了他还不容易?怎么这些宫女连这么容易的事情都办不好?女人终究是女人,十六个女人谋杀一个睡着的男人,真是人越多越忙。她们先用一根绳子套在嘉靖的脖子上,接着又找一块布蒙在嘉靖的脸上,其余人则按着嘉靖的身子。可能想让嘉靖窒息而死吧!结果,慌乱之中把绳套打了死结,收不紧。收不紧就无法让嘉靖呼吸困难、翻白眼,麻烦来了。嘉靖大呼:“来人啊,一群贱人想刺杀朕,赶快给朕拿下!”
太监们、侍卫们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把这些宫女全部拿下,一律处死。王宁嫔和曹端妃因为涉嫌这起谋杀案,虽找不出确凿的证据,也被秘密处死。
朝鲜有一本史书,叫《李朝中宗实录》,根据这本书的记载,嘉靖虽然比较宠宫女,但是只要发现宫女有细小的错误,就不肯宽恕,一定要折磨个够;被折磨而死的宫女有两百多人,正是在这种积怨之下,宫女们才恶向胆边生,横了心改写历史。结果历史没有改写,反而搭上了许多如花似玉的性命,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剧。
明朝与道教颇有渊源,从朱棣寻访张三丰到嘉靖废朝求长生,其间不乏沉溺道术的皇帝。嘉靖的父亲朱祐杭就是一个道教的铁杆粉丝,从小对道家耳濡目染的嘉靖对道教的兴趣非常浓。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他碍于内阁首辅杨廷和的面子,不敢肆意妄为。虽然迷恋道教,但是有节有度,不至于过火。
二十五岁的时候,嘉靖还没有孩子,于是他极其虔诚地陷入道教崇拜中,希望太上老君能给自己一个儿子。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他极力宠信道士邵元节,邵元节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顺利地为他“求”得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久就死去了。孩子虽然死了,但嘉靖相信道教是灵验的,可能自己的投入不够多。于是,他加大投资力度。不久,邵元节又为他“求”得一个儿子,嘉靖为了表示感谢,在北京为邵元节建造了一座真人府。
邵元节在荣华富贵中死去,另一个道士陶仲文接替了他的位置。用处女月经修炼长生不老药的建议就是陶仲文提出来的,嘉靖对陶仲文的恩宠比起邵元节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封陶仲文为“神宵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相当于全国道教协会主席。后又给陶仲文加少保、礼部尚书等头衔,陶仲文的妻子获封一品诰命夫人。陶仲文的父母也得到封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为了找到“药引子”,嘉靖皇帝屡次进行海选,海选的条件是:女性,八岁至十四岁之间,处女。
如果说宠信道士还只是一种个人爱好的话,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二十多年不上朝,将朝政全部交给奸臣严嵩那可是对老祖宗朱元璋极不负责了。一个费尽心力期望子孙江山能长治久安,一个不遗余力败坏江山社稷的根基,这个对比太鲜明了。朱元璋在天上看着这群后代,估计会气得直接从天庭自由落体——当然,如果有天堂的话,朱元璋肯定是拿不到入场券的,那他肯定得从地府里钻出来。
严嵩父子掌权之后,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这父子俩贪污腐化到了什么程度呢?看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的话就明白了,严世蕃曾经夸口:“朝廷不如我富。”
朱元璋、朱棣等人苦心经营的明朝大厦到嘉靖头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加上北方蒙古兵屡屡进犯,山东一带倭寇猖獗,明帝国事实上已经飘飘欲倒,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性。
当时的明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各种绝症到了晚期,我们来看看那时的明帝国到底患了哪些绝症。
皇帝无道——皇帝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果昏庸无道的话就会让百姓失去信心,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无道往往是亡国的征兆。
吏治腐败——官吏作为皇帝的管理者,与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息息相关,明朝后期吏治腐化如同一堆烂肉,吏治的腐败将会直接导致农民造反和国家衰亡。
国库空虚——嘉靖皇帝奢侈无度,大兴土木,而官员们贪腐成风,没人管老百姓的死活。国库一天比一天空虚,国家没钱了,就意味着承受不起大的风险,随时面临着崩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