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第3/5页)

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自己没有支配权,被政府全被掠走,“农民看到调运粮食的船开走后就站在河边哭”,“被剥夺”的感觉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54年,许多地区“牛羊上市量骤增”,“且有许多母牛、乳牛、小羊、小猪、仔猪价格也随着下跌”,“大批牲口有行无市冲击市场”,“有些地区还发生宰杀耕畜现象”,“甚至有的农民因政府禁止宰杀耕畜就故意先砸断驴腿,再要求杀驴”,甚至“台山县有1农户将刚生下的10个小猪全部弄死。”599牲畜被大量出卖和屠杀,使耕畜数量大大减少,无疑是对农村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生产力暴动”。除了“生产力暴动”外,偶尔出现的“抢粮”也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征粮制度的不满。1957年5月12日至18日,山东惠民地区的利津、广饶两县,连续发生群众抢粮13起,涉及两个县的3个区、8个乡和37个村,参加抢粮的群众约有4800余人,共抢去粮食92000余斤,而抢粮的原因“主要是群众缺粮”。

把农民从自家土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再用强制手段从他们手里买过来,这是一种让农民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的剥夺行为,所以在广大农村有了“年年有购粮,以后日子怎么过”,“辛苦一年没得吃”,“共产党变了脸”600等不满情绪的表达,统购统销的实行,导致了农村关系的“全面紧张”。

怎么解决农民的这种“被剥夺感”,一个办法可以实现,那就是使生产出来的粮食不再是私人财产,直接进入公共预算。而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从此,粮食在进入农民家里之前就已经被“统购”了。

数量没变,原来从农民家里征购的粮食,而现改成“公社”上缴了,“被剥夺感”没有了,但是因统购而产生的“饥饿感”却并没有减轻,由于“社员吃不饱,无法干重活”,导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出勤率大大减低”,有些地区由于青年团员“饿、冷、腿酸”,所以“连团支部会也开不成”。601

解放了,农民仍然处于半饥饿状态,不再是因为地主的剥削,而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化需要。

五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令人骄傲的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全国铁路通车比1952年增加22%;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一切数据和事实表明,“一五”计划取得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伟大胜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1957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去苏联参加庆祝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赫鲁晓夫提出“今后十五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的目标,启发了毛泽东,12月提出了“中国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行动口号,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6年还在“反冒进”的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先念在大会发言中作了公开检讨,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李富春602做了《赶上英国,再赶上美国第二个五年是关键》的发言,就“二五”计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例如:到1962年,要实现钢产量2500-3000万吨,增长367.8%-461.4%;发电量900-1100亿度,增长365.8%-469.4%;粮食6000-7000亿斤,增长61.2%-89.2%;棉花6500-7500万担,增长98.2%-128.7%;等等。并设想,在“二五”期间,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全国人均消费水平增长40%。603

在会上,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坚决落实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6月中旬,李富春又向中央提出了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提出“为了实现第二个五年的指标,1959年有决定的意义,必须争取1959年有一个比1958年更大的跃进”。6月17日,毛泽东对这个要点有个批示:“很好一个文件,值得认真一读,可以大开眼界。”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