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登场(第4/5页)
“小兄弟”的血书
保路同志会发布“破约保路”宣言的第二天(1911年7月6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岳府街的总部接待了几位不速之客——6名小学生。
为首的是年仅11岁的黄学典(学典是字,其名为季陆),华阳初等小学堂的学生,原籍永定(今泸州叙永县)。他们一开口,就把接待他们的川路公司总务部的袁某吓一跳:这些孩子居然组织了一个小学生保路同志会,已集合同志三百余人,但还没有会所,上门来请川路公司提供一间空房办公。
黄学典说,自己等人愤恨“盛贼卖国,欺我皇上”,因此结成同志会,“以死争路”。
袁某表示,借房的事情须经干事会议讨论,私人碍难即复,明日午后三点钟一定答复。他怕孩子们的积极性受挫,随即请成都著名的大儒、同志会负责人之一蒙公甫和孩子们谈谈心。
蒙公甫询问孩子们成立同志会的宗旨,孩子们说:“破约保路。”
蒙公甫又问:“约不破、路不保,当何如?”
孩子们说:“我等愿赴京面见摄政王、邮传部死争。”
蒙公甫被深深感动,说:“君等小豪杰何必死,我等当先死,留君等他日成我等强国之志可矣。”边说边哭。孩子们也跟着哭,直到起身告辞,“犹见其挥泪不已也”。
当晚,保路同志会干事会经讨论决定,不能接受孩子们租借办公场地的要求,并且要婉劝其解散小学生保路同志会。
7月8日下午3时,小学生们又来到了同志会,这次来的代表增多到了15人。颜楷、罗纶、邓孝可等负责人亲自接见,向孩子们通报了保路同志会的决定。
黄学典等为首者“坚执不从,语极肫挚”,“时旁观者麇集,皆叹息泪下。后经再三以缓急轻重反复譬晓,劝其暂且读书,养成大国民资格,备将来爱国之用”。孩子们表示,小学生同志会的报告章程业已发出,不能失信于人。昨天他们就想在海会寺集会,但因故未成,到处寻找会所而不得。
众人被他们的诚意感动,就推翻之前的决定,表示愿意提供会场,供他们作一次演讲。随后,就取了他们的入会名册,惊异地发现,孩子们居然也有血书签名者。同志会的“喉舌”在报道此事时,感慨道:“嗟呼!为父兄者慎劝其勿再如此。天乎!演出此极端悲惨之剧,罪果在同志会众乎?抑在盛宣怀之荧惑政府耶?”盛宣怀又成了股东孩子们写血书的罪魁……
小学生的演讲在8月2日正式亮相。这天,保路同志会召开大会,欢迎各州县来省参加股东会的代表,据说到会者有六七千人。当小学生同志会的会长黄学典登台时,众人都被这位小男孩老气横秋的大人话震撼了:“吾国之不强,由于国民之不爱国。前此老大国民,吾不敢言,吾不忍言!今岁幸从请先辈后,发起小学生同志会,顾自恨能力薄弱,恐终难达破约保路之目的,特以一言为我诸代表先生约:即望先生归里,寄语我少年同志,亦如我少年等之发起斯会,热心爱国,同济艰厄,则此心稍慰。如以我等小儿为不足轻重,匿焉不传,或传焉不尽,则无如先生何,惟有一哭以动之。”这是同志会会议纪要所记录的讲话,但似乎总不像是孩子能说出来的,甚至也不像成人的口语。
总之,小黄会长说完就放声大哭,“众皆大哭”,“盖自开会以来,未有如此之感恸者”。
能言善哭的黄学典从此成了小政治明星,不断地登台讲演,参加示威游行。长大后,他先后赴日本和美国留学,并成为国民党高级干部,国民党战败赴台后,他担任过“内政部长”、“考选部长”、“教育部长”等。
黄学典哭完后,另一李姓小学生登台,倡议在全省各地成立小学生保路同志会,并且动员孩子们捐款,“初等学堂人日助一钱,高等学堂日助二钱,果全川童子人人一钱,以人数二千万计之,每日可集钱二千万串”。
蒙公甫冲上台,抱住了这孩子,痛哭着向全场说:“我辈所以争路争爱国者,皆为此辈小兄弟计也。今小兄弟等热诚惨苦有如此,吾辈焉得不痛。”“台下万众无不痛哭失声,在场之兵,在场之巡警,均莫不痛哭。兵中有攘臂且喊曰:‘我亦四川人!我亦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