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强齐六(第3/3页)

如今,两千六百年后,山戎人的遗迹和尸首,在北京北郊龙庆峡附近还可以看得到。墓穴中值钱的陪葬品都给附近人民偷光了,只有青铜箭镞还在——很先进,扁棱形,有倒钩,射人身上,能拔出好几两肉。

齐桓公夺得山戎五百里土地,大有斩获,但是这块土地跟齐国本土连不到一起。齐桓公干脆送了人情,全部赠给燕庄公。千恩万谢的燕庄公送齐桓公到燕境上,恋恋不舍,像一个可怜巴巴的县委书记把省城特派员送出很远很远。北方孤单的土地上,苍白的日影,生活太寂寥。有个来串门的,今天又要走了。燕庄公在寒风里冻红了鼻子,一程又一程地送战友。

齐桓公说:“燕公哥哥,按照古制,两国诸侯相送,送到边境就可以了,再远送,显得您屈尊了。您现在已经送到我们齐国境内了,这于礼不合啊。我们就此分别吧,并且把刚才你走过的五十里土地,全都割送给你,就算是你送我只送到边境吧。”

燕庄公连忙摇手。齐桓为了在小蜜跟前装大款,坚持要割。燕庄公只好收下,把这块地方叫做燕留,以纪齐德(今河北沧州一带)。

至此,齐桓公北征山戎、救助弱燕,名声鹊起,开始得志于诸侯。孔子后来赞叹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得沦为戎人的殖民地啦——头发像印第安人那样披散开,衣服绕到左腋下开口(左衽)。华夏则都是右腋下开口。右腋下开口,方便左手和右手配合去解衣服纽结。只有死人的寿衣才是左腋下开口,表示他再也不需要解开纽结了。这个纽结对于活人最忌讳打成死结,活人的衣服打成死结,则被视为凶兆,不想活了。

齐桓公北征山戎,旷日持久,粮食消耗大,很难把宝押在就食于敌上,所以鲁国赞助了好多小米。(小米带壳的时候叫粟,也就是谷子。粟因为有壳,防虫防潮,贮存几十年不变质。)因为鲁国赞助了粟,保障了行军作战的给养,所以军功章里也有他的一半。齐桓公回馈鲁国好多战利品。鲁国的老学究却不领情,在《春秋》上说:诸侯国之间不应该互相献捷,应该献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