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风舜雨六(第2/3页)

象悄悄地说:“爸,可以了。我们送大哥上天吧。”两人于是一起使劲,把预备好的大石头砸进井内,扑通扑通——好一阵折腾,终于没有任何声音了。象大喜,飞跑着告诉后妈:“舜已经死了。老大归天了!”

象乐不可支地说:“阿爹,阿妈,主意可全是我出的,所以舜的产业应该由我来分。老人爱财宝,年轻人爱色,尧的两个女儿归我,牛羊、粮仓和琴全给你们好了。”全家果然皆大欢喜。象弟弟于是得意洋洋地到舜的屋里去,发现娥皇和女英早都跑了。象只好取了娥皇那把琴,抱着美滋滋地弹起来。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象放下琴,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了:“象弟弟倒是继续弹哪,很有爹的音乐风格啊。”

看见舜诈尸了,象的嘴巴半天都合不拢,好不容易才蹦出一句话:“大哥,刚才┅井意外塌了,我和爹妈正担心你呢,心思愁闷,才弹琴遣怀啊!”

舜微笑着:“是啊,你们对我真好!好在我回来了,你们以放可心了。”

再往后,家庭内部就安静多了。

娥皇和女英跑到定陶,把情报汇报给老爹尧帝:“舜这个人严守人子之道,孝顺老爹,慈爱兄弟,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他明明知道家人想暗算他,但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不忤逆爹妈的指令。当阴谋暴露并被粉碎以后,舜不但口无怨言,反倒事奉父母更加恭谨,对弟弟更加关爱。”女英也在一旁使劲点头。

九个特务也回来了,证实了妹妹们的说法。尧帝惊讶地发现,九个儿子们的德行通过与舜的短期接触,都明显产生了进步,特别是对老爹变得惟命是从、格外恭敬。尧帝十分满意:“善于当儿子的人,想来也善于当女婿吧。舜一定会忠于我的!”于是派人把舜从老家接回来,破格进行抬举,作为储备干部,让他到传达室工作。

舜在传达室主要负责接待群众信访。尧帝很具仁心,担心黎民冤情不能上达,所以设立诽谤之木、敢谏之鼓,鼓励群众提意见。舜就负责收集。所谓诽谤之木,就是在传达室门口立一个木板,上边可以自由留言,人们给尧帝提意见,类似意见箱。议论政令得失,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在当时叫“诽谤”,诽谤不是一个坏词。尧帝知道,你不让他诽谤,他就在肚子里腹诽,还不如让他说出来呢。而“敢谏之鼓”就是后代击鼓鸣冤的雏形。

尧帝又把两个女特务(娥皇、女英)派来跟舜睡觉,三人一起激情燃烧岁月。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俩特务胳膊肘往外拐,跟老爹离了心,处处开始向着舜把老爹用于考察舜的各种难题,破获了以后教给舜去应对,变成了舜反间谍。于是舜在礼仪考试、实习轮调等方面顺利过关,还通过了神的考试——在原始森林里穿行,经受烈风雷雨的袭击而不被虎狼吃掉,最终披林而出。

舜终于获得了尧帝无以复加的信任和喜爱,并代表尧出巡四方。几个月后舜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帝尧关切地问起他的所见所闻。舜皱着眉头回答说:“说实话,现在的情况可不怎么好啊,根据传达室的民意上访以及我的外出调研,我发现,贤能的人都没有得到任用,凶顽的家伙掌握着权力,这样下去很危险呐。”

尧帝连忙追问谁是凶人。舜说:“黄帝后裔中有一个讙兜,为人糊涂,不分好恶,人称‘浑沌’,是个糊涂蛋。共工的后裔残暴凶狠,喜欢假惺惺奉承别人,对自己文过饰非,人称‘穷奇’,是个小人。蚩尤的后代三苗,贪财好利,饮食没有节度,人称‘饕餮’,光浪费粮食。颛顼的后代鲧先生,为人顽固不化,不讲道理,人称‘梼杌’,把水治得越来越大。如今天下洪水不息,百姓怨气冲天,作为封疆大吏,这四人要负主要责任。事实上,群众都管他们称为‘四凶’。我以为,应该尽速惩办这四个人,以息怒上苍,天下可治。”

尧听了,长叹道:“不是我不想驱逐他们,实在是因为他们都是高干子弟,长辈曾经立过功劳或者有权有势。不过现在你既然说了,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于是舜宣布:“共工流放到北方的幽州,讙兜流放到南方的崇山,三苗流放到西方的三危,鲧先生流放到山东郯城的羽山。这些地方虽然荒远,但天广地阔,你们去了以后可以大有作为。希望好好锻炼,努力地改造,积极传播华夏文明,开发当地民智,抵御四方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