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蚩尤九(第2/3页)
黄帝请外援请上了瘾,西王母也跑来教他引兵布阵,以取代无组织的械斗。黄帝经过西王母面授,非常有体会,知道打仗不是他所理解的揪头发挖眼睛使劲拿脚踹了。另一个漂亮女神——玄女,也跟黄帝相好,给黄帝讲课,讲课稿就是后代有名的《黄帝问玄女战法》。她还有一本《阴符经》也给了黄帝,这本书苏秦也学习揣摩过,明白了以后就纵横诸侯,运动王公,大大地发迹。除了教学辅导,玄女还给了黄帝“兵信神符”,可以调动天兵天将的。这些传说表现了黄帝在其北方大本营不断得到当地部族补充支持的事实,缺胳膊少腿者被精干壮年替代。
面对斗志弥高的黄帝一族,蚩尤明显转为劣势,在黄帝的地盘落得四面楚歌。他的伤亡无法补充,行动逐渐困难。当时华北平原森林蔽野,鸟兽横行,蚩尤孤军深入,北上一千里,远离山东、河南的基地组织,失去了补给接应。但蚩尤当初仍然坚持从中原北上追击黄帝,长途跋涉,一路多次击破对方。根据黄帝后来自己承认,他总计九战九败,蚩尤九战九胜。
但蚩尤最终被黄帝固守“黄帝城”的消耗战折磨得狼狈异常。环境生疏、气候不适、语言不通、敌情不明、粮食缺乏、武器残损,蚩尤陷入被动与疲劳。蚩尤站在异乡一处高坡之上,旷野涌起于他的脚下,茂密而耿介的粗木深林,燃烧着孤独耀眼的火光。
最后的决战在一个狂风大作黄沙天进行,山谷迷雾使得蚩尤不辨东西。黄帝则熟悉地形,而且还有传说中的指南车帮助分辨方向。按照司马迁等人的说法,黄帝放出虎、豹、狼、熊、罴(马熊)、貔貅(一种豹子)为前驱,配合几千名战士,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伴着夔鼓的轰鸣,向蚩尤的残疲之兵发动猛烈冲击,势若狂风骤雨,一举将其击溃。人熊、马熊闻着味儿,把疲惫已极的东夷人追着乱咬。蚩尤力竭,被一举擒住。
蚩尤被押到到黄帝军中夔鼓下,这是行刑杀人的地方了(后代军队里杀人都在鼓下,因为鼓声传递信号,是军士最瞩目的地方)。蚩尤被杀于夔鼓下,为了预防他变成妖精,黄帝就把蚩尤body肢解,分处安葬,以防他在地下造反。所以今天山东郓城、山东巨鹿县、河北成安、山西运城都有蚩尤冢。一般习俗,男性的棺材里,要放刀、匕首、弓箭、矛,使其在另一个世界中也常备不懈。黄帝肯定没让蚩尤坟里放这个。
山西运城的蚩尤坟最值得一提,位置在黄河大拐弯处。这里有个大盐池,色泽殷红,被老乡们呼为“蚩尤血”,说是蚩尤颈血滴淌的。池盐的采盐和销售使得山西南部在后代两千年中富甲一方。后代此地还出来了另一个战神,就是关羽。
但蚩尤在老家山东地区一直保持了极大的认同,成为东夷人尚武精神、桀骜不逊的风格源头。一直到战国,齐国人心中的天神,一是天、二是地,三就是兵主蚩尤。蚩尤作战时常把几条花里胡哨的彩带和老虎尾巴绑在竿子上,首创了军旗。后人为了纪念蚩尤,就把一种天文现象“有赤气出亘天”称为蚩尤旗。其实是一种彗星,它一出现就预示着天下必动干戈。秦始皇、刘邦因此都曾祭战神蚩尤。蚩尤的影响甚至传到美洲,一些贝雕、石雕上的画像,被人理解成中国的蚩尤,说是他的后裔穿越白令海峡来到这里。
在收编了蚩尤的残部之后,黄帝成为了黄河中游平原上无可争议的最强者。他还画了蚩尤形象以威吓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给黄帝效力了,于是八方万邦,都拱服无二。蚩尤岂不伟哉!
黄帝很快向盟友——神农氏的嫡系后裔“榆罔”动手。他凭借自己战胜于涿鹿的声威,野心膨胀,同室操戈,与榆罔决战于阪泉,地点仍在涿鹿附近(河北怀来县)。榆罔不堪一击,三战三败之后逃遁到湖北省东部地区当赤脚医生,隐姓埋名度日。榆罔继承神农氏采药济民的遗业,得到当地人们爱戴,最后不小心误尝了“断肠草”而驾崩。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神农架。
神农架现在常有野人出没,1974年一个农民在大山里砍葛藤,不小心就遇上了一个红毛野人,过来要抱他。大约这农夫不很喜欢被毛乎乎的东西抱,就给了它一镰刀。后来目击野人的报告越来越多,很多农民家里还收集着野人的红毛(据说有治疗妇女崩露带下的神奇功效)——这些野人,不会是神农氏榆罔的遗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