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殉难(第5/7页)
——李定国等永历军残部还在滇西作困兽之斗,各地土司也不稳定。
洪承畴认为,等明年秋收之后进兵比较稳妥。清廷会商后批复同意,进军缅甸事宜暂时搁置。
暂停用兵,不代表暂停逮回朱由榔的部署,清廷还另有“妙计”——通过外交手段向缅甸方面施压。
永历十三年(1659年)九月,洪承畴奉清廷之命,致书缅甸当局和蛮莫土司,要求对方尽快交出朱由榔、沐天波、李定国。
从受命部署逮捕朱由榔以来,洪承畴的内心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不希望朱由榔被自己亲手逮住,更不希望朱由榔被自己亲手送上断头台。
此时此刻,洪承畴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有直呼“见鬼”的左懋第,有临死也要将他痛骂一番的黄道周,有只为“死于明处”而前来赴难的王之仁,有江南人留下的那句“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还有很多很多,他想不过来,也不敢再想。
他摊开双手,上面仿佛沾满了淋漓的鲜血。他抬头仰望,无数双眼睛悬在空中发出仇恨的目光。他赶紧闭上双眼,无数张鄙夷的面孔又在脑海里回荡。
在等待缅甸方面回音的这些天里,洪承畴做了很多梦。他梦见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北京为他举行祭祀大典,梦见史可法惨死于乱军之中、尸骨无存,梦见大江南北遍地哀号,梦见永历皇帝朱由榔人头落地,鲜血溅了他一身……
洪承畴被朱由榔的鲜血激醒,才发现那不过是全身上下浸透衣衫的冷汗。他病了,病得很重,以至于不能再继续完成朝廷托付的使命。
十月,洪承畴得到朝廷批准,返回北京调养。六年后,早已被清廷冷落的洪承畴在北京郁郁而终。
洪承畴离开昆明后,清廷任命吴三桂留镇云南,实际上取代了洪承畴的地位。从此,吴三桂便以“云南王”自居,野心也逐渐膨胀,为后来起兵反叛埋下了伏笔。当然,吴三桂挑起的“三藩之乱”与“反清复明”无关,虽然他打着“复明”的旗号。
缅甸方面一直没有回话,清廷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由于长年用兵,财政相当吃紧,郑氏集团又在台湾站稳了脚,再加上天下初定,清廷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从通盘来考虑,清廷准备放朱由榔一马,任其自生自灭。但是,以“云南王”自居的吴三桂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埋着这么一颗大炸弹,竭力上疏奏请进军缅甸。
永历十四年(1660年)四月,清廷经反复会商后,原则同意了吴三桂的意见。为稳妥起见,又派麻勒吉等人前往昆明与吴三桂详细商讨。八月,清廷正式作出进军缅甸的决定,调爱星阿部八旗兵南下入滇,配合吴三桂作战。
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吴三桂大军尚未出动,缅甸国王莽达喇便派使者前往云南,与吴三桂接洽。缅方同意交出朱由榔,同时也提出了条件,让吴三桂派军与缅军合击李定国、白文选等永历军残部。
吴三桂认为,机会倒是不错,但时机不恰当。(虽机会甚佳,而时序已过。)反复权衡之后,吴三桂只令永昌、大理的边防部队到边境线上敷衍一阵,给缅甸方面一点面子,并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昆明的吴三桂正在积极筹备出兵,缅甸国内却发生了石破天惊的突发事件。
永历十五年(1661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王莽达喇的弟弟莽猛白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莽达喇后自立。
这件事属于缅甸内政,本来跟寄居流亡的朱由榔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莽猛白偏偏要找朱由榔索要贺礼。
——绝倒!朱由榔就是蹭饭的叫花子一个,找他索要礼金,不是硬逼着公鸡下蛋吗?
其实,莽猛白想要的并不是钱。他壮着胆子干这么一票,未免有些心虚。莽猛白的本意,只是想让朱由榔配合一下,借他“宗主国国君”的身份走个形式,给自己增加一点政治筹码。
朱由榔这次却一反常态,决心代表“宗主国”主持公道,不受其请。(以其事不正,遂不遣贺。)
梁子算是结下了,而且莽猛白比他哥还要阴狠。
七月十九日,莽猛白以“吃咒水盟誓”的名义,将沐天波、马吉翔、李国泰等数十名流亡的永历官员忽悠到阿瓦杀害。随后,莽猛白指使手下大肆抢掠朱由榔住所的财物和女子,导致包括两名贵人在内的百余人当场自缢而亡。在这个落败不堪的“流亡朝廷”聚居区,一时间“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惊闻数十里”,“贵人宫女及诸臣妻女缢于树者,累累如瓜果”,史称“咒水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