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局(第6/6页)
八月二十八日,杨振威暗杀姜瓖,举城叛变,再次上演了“堡垒从内部攻破”的惨剧。据说,大同不战而降之后,多尔衮曾咬牙切齿地下了一道谕令:将大同的城墙削去五尺!——他也不想想,以后就是自己守城等别人攻了,这不是帮敌人的忙吗?
或许,生死事小,面子事大,愤怒往往令人丧失理智!
愤也泄了,墙也削了,山西还得接着打。
不过,随着大同沦陷、姜瓖殉国,山西的形势发生了逆转。由于各地义师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很容易被各路清军分割包围,清军的进剿行动明显轻松许多。
大同失守前后,各部清军捷报频传。满达海剿灭宁武总兵刘伟部,攻陷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博洛先后夺取平遥、辽州(今山西左权)、榆社等地。孟乔芳率领的陕西军队会同户部侍郎额色进剿白璋义师,攻克蒲州、临晋、河津、解州、猗氏(今山西临猗)等地。
进入九月,清军的攻势更加迅猛。博洛部与满达海部合攻姜建勋义师,于九月十四日攻陷汾州,太谷、沁州、潞安(今山西长治)相继失守。同月,陕西军队也在晋西南剿灭韩昭宣义师,夺取运城。
十一月,博洛率部取得“泽州大捷”,陈社、何守忠等义师将领被擒杀,泽州失守。李建泰见大势已去,在太平县(今襄汾县汾城镇)向清军投降,后被处死。
山西的局面基本平定,阿济格、博洛、尼堪等率满军回京,吴三桂、孟乔芳、佟养量等分别在陕西、山西境内收拾残局。
十二月,吴三桂在陕西榆林剿灭了刘登楼部,分兵渡河进入山西。义师总兵贺国柱投降,并充当内应,义师总督万练自尽。随着最后一支成建制的义师被消灭,轰轰烈烈的山西大起义也宣告失败。
山西大起义,绝对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抗争!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局,多尔衮如临深渊、胆战心惊。遗憾的是,由于义师缺乏联系与后援,又没有广阔的地盘周旋,起义必然归于失败,清廷危局终将得以化解。但是,惨烈的失败,掩盖不了正义的光芒!
现实不禁令人疑惑:
南方,地盘不小、军队不少,为什么清军能够欢声笑语、传檄而定?
山西,地盘不大、军队不多,为什么清军如此凌乱抓狂、倾巢出动?
原因或许很多很复杂,但我只想说——姜瓖,历史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