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第2/3页)

张巡又赢了,但尹子琦又以钩车钩住城上阁楼,阁楼纷纷崩塌。

张巡又请出了大木,在木头尾端置连锁,锁末置大镮,搭住钩头,然后用车硬拉,生生将贼军的钩车头部扯掉。贼军立刻改变策略,用木驴攻城。所谓木驴,其实就是长得像驴的一种兵车,那是一种常用的攻城器械。张巡用炭烧火,煮沸铁水,浇灌下去,顷刻间,木驴化为乌有。

贼军不服,又在城西北扛土集柴,想要造成一座斜坡。在每夜休兵的时候,张巡做出了让尹子琦崩溃的事情,他让人往贼兵造好的木柴道上抛些松明(松香)、干蒿,一连十几天。贼军只顾赶着造山,见斜坡就要好了,竟然还十分高兴。张巡选的这日,刮的是东南风,大清早的,他亲自领兵,打开城门往贼军冲去。贼军前来应战,张巡立刻改变了方向,举着火把冲向贼军造好的柴土山,点燃了那如山高的柴草。

大火熊熊烈烈,贼军大惊,来救。

张巡杀了几下,便立刻撤回了城里。

贼兵开始救火,可有一个问题摆在贼军面前——没水。大火越烧越旺,贼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烧起来。这场大火,一连烧了二十多天。贼军怕了,不敢上前,因为他们怕张巡又搞出什么名堂。为了对峙,贼军在城外修筑了三重壕,立了木栅。

一个月后……

睢阳城,张巡、许远、南霁云……六百士卒。

张巡领三百兵,守东北。

许远领三百兵,守西南。

面对数万贼军,张巡又怎么可能继续坚持下去?张巡和许远,与士卒吃的都是茶纸,一起待在城上,睡在城上,吃也在城上。见有人攻城,如果来的是一股汉人,张巡便会用他沙哑的声音,晓之以理,申明大义。而这些军人,被俘虏入贼者,往往弃贼投奔而来,追随张巡左右,光战死的就有两百多人。

但是,靠这样,是不足以继续坚持的。

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三人都有大军,却眼睁睁瞧着张巡受困。张巡让南霁云领着三十个骑兵杀了出去,去外地搬救兵。数万贼军见这么几个人出来,纷纷凑起来,围攻南霁云。南霁云三十多人临阵不乱,奔驰射杀,贼军惊扰,等杀出重围,只丢了两人。南霁云终于到了临淮,见到了手握大军的贺兰进明。

“睢阳危在旦夕,请大人发兵救援!”

“如今睢阳不知存亡,救兵去了又有何益?”

“睢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况且睢阳破了,危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

“别说了,我有苦衷。”

贺兰进明摆摆手,不愿意听他继续讲下去。

他知道,南霁云是条好汉,所以贺兰进明强留南霁云喝酒吃饭,让人准备了酒肉。南霁云脸色差得要命,见有人摆宴,流着泪说:“霁云来的时候,睢阳的兄弟已经月余没吃一顿饭了!他们用茶纸充饥,霁云虽然很饿,可难以下咽。大夫坐拥强兵,却眼睁睁看着睢阳陷没,一点忙都不肯帮,这岂是忠臣义士所为?”南霁云不能理解贺兰进明,而贺兰进明却只顾摇头。

众人欷歔不已,南霁云伸出手指,填入口中,怒嗔起来,发狂咬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座中人为之泣下。南霁云,实在是个难打发的人,咬断了手指,却还是不走,因为他知道,眼下不是赌气的时候。

贺兰大夫,求求你,行吗?

贺兰进明脸色难看,喝了口酒,摇了摇头……

贺兰进明的确是有苦衷的,因为房琯。

房琯为相的时候,相当讨厌他,所以才让他当河南节度使,用自己人许叔冀(这人奸猾无比)当他的都知兵马使,兼御史大夫。许叔冀自恃兵马精锐,而且和贺兰进明是同品,不受他的管辖。贺兰进明怕房琯诬陷,所以不敢分兵。然而还有一点似乎才是重点,要知道,贺兰进明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除了房琯,他还怕张巡、许远有功。

别人拼死,他却不战,岂不让人怪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睢阳陷落,这样大家都有罪,法不责众,如此不工作的就没罪了。

南霁云懂了,他知道贺兰进明的意思了,在他这里搬救兵,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