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徐敬业扬州闹起义 宋之问深山逢老僧(第3/3页)
宋之问发飙,挖了个大坑,将外甥活埋致死。
宋口臭没有任何悔过的意思,事后还能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还给武则天写自荐信曰:“微臣攀君王之桂树,情何可之?(微臣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君王的功劳,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武则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她讨厌宋之问那副贱样,就算宠幸男人,也不会宠幸他这样的。宋口臭那“我贱,故我在”的品行,着实让天下人看扁,所以,纵然他写出了好的诗句,人们也认为不是他写的。
《灵隐寺志》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
徐敬业叛乱二十年后的某一天,才名满天下的宋之问同志来到了杭州灵隐寺散心,见月明星稀,山水寂寥,他诗人的情怀被激发出来,他急需抒情,于是吟咏道:“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然后他就接不下去了。憋了半天,他再吟咏,还是接不了下一句。
“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闹太套?”
不行,都太二了。
宋之问咽了一口又臭又苦的口水,觉得自己有点哀伤,他反复吟咏这两句,走到一处长明灯下。有一老僧,听他不停吟诵,便淡然望他。见他满脸憋屈,老僧便问道:“你何故苦苦吟这两句诗?”宋之问说:“接不上了!”老僧呵呵一笑,道:“何不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接下来呢?”
宋之问吃了一惊,他自负平生所学无人可敌,今日怎么败给一个老和尚了?他讶异不已地问老僧是谁。长明灯下,老僧不动声色地吐出三个字——骆宾王。宋之问和老僧谈论许久,天亮后,他再来灵隐寺,老僧已不知去向,从此再无踪迹。
我总是认为,与其相信骆宾王兵败被杀,不如相信这样一个神话般的故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