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狄仁杰上谏救善才 北门人感动害素节(第3/3页)
这是为什么呢?
【莫名其妙】
天后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嵩山最近。但这明显不是她封禅嵩山的真正理由,真正的理由,要等到实行封禅的时候才会揭晓。封禅毕竟是件大事,但这两年来,天下不太安宁,不是干旱(关中大旱)就是洪水(河北大水),不是地震(晋州地震)就是海啸(括州海啸)。所以,自从北门学士提出此项建议以后,朝廷的其他大臣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李治也明白,在天下百姓有灾难的时候去封禅,那是很离谱的。
郇王李素节,年轻有为的皇子,萧淑妃的儿子。
在北门学士的努力下,他从岐州(陕西凤翔)刺史调成了申州(河南信阳)刺史。上任的时候,他还收到了天后的一封信:“素节,你既然有病,就不要如朝了!”这是一封很奇怪的来信,因为李素节根本没病。
李素节咬了咬嘴唇,内心翻江倒海地将武则天骂了二百遍。
然后,他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忠孝论》,作为皇子的上书递交到了朝廷(是王府上的参军偷偷提交的),准备感动一下李治。
文章究竟还是到了北门学士的手里,大家被李素节的孝心感动了。
感动之余,他们将李素节的文章交给了天后,让天后弄死这个偷偷和李治交流的孩子。李素节想象着,他隐隐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喜欢捏他的脸。母亲死的那年,他刚刚九岁,是别人告诉他,他的仇人已经当上了皇后。他是想就这么算了,可这真的能算了吗?你想算了,她还骑在你脖子上拉屎!李素节的调迁令来了,他觉得是他的《忠孝论》惹怒了李治,才让李治下决心把他贬成鄱阳王,安置在满是烟瘴的袁州(江西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