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盖苏文病逝高句丽 李九郎诏停乾封泉(第2/3页)
渊男生答应,只要唐朝肯出兵干掉渊男建,他就可以把辽东割让给大唐。
对这样的请求,李治当然不能拒绝。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六月,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成为了辽东道安抚大使,率领大军前去救援。作为向导,渊献诚很好地参与了唐军的进攻。但让渊男生感到危险的是,唐朝的皇帝李治,似乎认为人数不够,又派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征发数万军人参加战斗。
反悔?事到如今,还能怎样呢?
渊男生在辽东坚守阵地,李治以他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平壤道安抚大使、玄菟郡公。随后,唐朝派遣英国公李绩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管辖司列少常伯郝处俊、诸军总管并运粮特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人。水陆并进,杀向高丽。看看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李绩,如今已经七十二岁!
【你是我的女婿】
我要高声赞美李绩,他是隋唐英雄里头活得最好的,也是最有政治眼光的。他仗义疏财,却也狡猾多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一旦有任务,他会义无反顾,第一个冲锋上前。李绩那满家人都不太喜欢和这个老爷子待在一起,只是对他充满了敬畏。因为他家教太严,家人稍有不法,第一个站出来敲打他们的不是法官狱吏,而是他英国公李绩。
李绩有无数赏赐,统统散给了属下和属下的属下,这么多年来,家人愣是连一根毛都没见着。
李绩的亲友中,最寒碜的当属女婿杜怀恭。
杜怀恭也是个聪明人,他娶了李绩的女儿,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李绩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自己加官晋爵什么的。但娶了他女儿二三十年,年近半百的他才发现,李绩这老头还真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从来不肯为亲戚说话。杜怀恭是个喜欢冷幽默的人,也就是传说中的滑稽之士,类似于当今的小品演员,这也是李绩的女儿喜欢上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丑哭的时候,人们依然哈哈大笑。
有一天,杜怀恭等到了一个机会。
李绩找到他,亲口对他说:“我有官给你做,你做不做?”
杜怀恭认为此事有诈,问:“什么官?”
“跟我一起去辽东就有!”
“啊?”杜怀恭的脸剧烈抽搐。
“报效家国,建立功勋,然后有官做,不是吗?”
“让我想想……”
第二日,李绩、杜怀恭。
“想好了没有?”
“一起出征,您定然不会让我吃军粮,我自己又没钱买饭!”
“我给!”
“啊?”
“我给!”
“哦……让我想想。”
第三日,李绩、杜怀恭。
“你该想好了!”
“小婿还是不去了吧,我没车没马,给英公丢人!”
“我给你配!”
杜怀恭得了李绩送的车马,心情忧郁,当夜喝了二两剑南的烧酒,趁着酒劲骑马往岐阳山(陕西太白山)逃去,死死的藏了起来。李绩对女婿的作为很惊异,四下询问,这才知道,女婿临走前还放话,“老丈人就是想用我震慑官军!”
李绩听罢,忽然流出两行老泪,“杜郎性情疏放,杀他儆人,也真说不定。”
这就是李绩。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正月,七十三岁的李绩,没有携带女婿,自己一个人,带着数万大军,踏上了前往高丽的路途。
【朝廷的事儿】
一般来说,皇帝做事情,分为有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三种。李治很可能不想去当那不作为的皇帝,所以,当他看见民间百姓用的文钱太多,钱币小而薄的状况后,想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货币这东西,真是奇妙,百姓用一文钱买一盘火烧,有时候还能用五文钱买十升大米。
如今中原安定日久,每人都有大把的铜钱,作为皇帝,是不是应该改革一下货币制度,让交易变得更简捷,经济变得更繁荣呢?当然,如此办法,可以增加赋税,那才是更重要的原因。说干就干,李治下诏,将原来的开元通宝换成乾封泉宝钱,面值增大十倍,原来流通的钱币以强制性手段废除。
东征大军出发的那个月,乾封泉宝钱的神奇效果也出现了。
因为只有十块钱的面额,导致日常购买商品受到严重阻碍。又因为大宝铜量只有小开元的两三倍,所以,民间盗版大宝猖獗起来,有钱不赚,那是白痴。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只需要一文钱搞定的东西,现在需要花十文钱才能搞定。而且,更有不法之徒,拿开元通宝融化,铸成新钱,由于新钱和开元通宝重量相差不多,所以此举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