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伐百济日本国参战 行巨舰白江口染红(第2/4页)
就这样,百济内讧起来,针对刘仁愿的围堵也放松了下来。但事情不能就这么拖着,李治收到战报后,第一时间给新罗王金春秋写了一封信,要他火速支援。
金春秋这才派大将金钦领兵救援,金钦去了,带着大唐皇帝的关照!
金钦的救援部队没能走到府城,因为他们在半路上被福信拦住了去路。因打不过福信,众人溃败而逃,新罗的救援,以为百济送上无数免费的辎重而结束。
将军金钦的路线,是从葛岭道潜逃,不知道他以后过得怎样,反正从此再也不敢露面。鬼室福信闹革命,根本就不是为了匡复百济江山,而是为了自己。他因与道琛不和,一刀砍死了这个和尚。身在百济都城的刘仁轨和刘仁愿简直都快崩溃了,新罗不可能来人,只能等朝廷派人来救。
可是,这也是不可能的。
唐朝大军,都已经集结在高丽边境,由苏定方率领,接连攻破高丽城池,一直逼到了平壤城下。
想搬救兵,就等于要从平壤挪动人马,在这节骨眼上,谁从最需要人马的地方抽调兵力谁就是缺心眼儿。况且,高丽本就是最该拿下的目标。苏定方连战连捷,让李治感到欣喜,身在洛阳的他,高兴得就要发疯,竟然和群臣商议起了御驾亲征的事。
不得不说,李治还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想要有些成绩的好皇帝。
朝臣一个比一个明白,他们知道李治是想学李世民,但情况却截然不同。李世民好歹是军人出身,但到最后还是让箭给伤了。李治从小待在宫中,外出打猎,射个鸟、杀个猪什么的他见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他还真没见过。最后,还是武皇后有力度,她竭力反对李治御驾亲征,李治见所有人都反对,也就作罢了。
可怜的刘仁轨,待在被忽略的百济战场,遭受鬼室福信和日军的双重逼迫。
这也怨不得别人,因为从唐军渡过鸭绿江开始,李治就已经抽调走了契苾何力的部队,让他去西域作战。契苾何力被调走前,盖苏文长子渊男生率领的数万精兵集结在了鸭绿江畔,意图阻止对方突破。契苾何力一直等到九月底,东北气温骤降,鸭绿江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兵马踏冰而过,成功过河。猝不及防的渊男生,被契苾何力追了几十里地,损失了三万多人。
这个时候调走主将,对我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二月十四日,浿江道大总管任雅相薨于军中。五天后,白州刺史兼左骁卫将军兼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高丽大军混战于蛇水之上,大败,与其子十三人全部壮烈战死。围攻平壤足足七个月的苏定方大部,也受不了这么冷的天气。冰天雪地之间,又纷纷扬扬、没完没了地下起了大雪,让士兵明白了饥寒交迫的意思。无奈之下,大军宣布撤离,唐第二次东征高丽以失败告终。
这几个月里,等待救援的刘仁愿、刘仁轨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李治下诏认为,平壤军都撤了,刘仁轨守一座孤城,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不如开拔去新罗,如果金法敏愿意借他们镇守,他们就在那里先待着。如果不需要,就赶紧渡海回家。李治的诏书,让待在百济将近一年的士卒兴奋起来。他们开始收拾包袱,准备渡海回家。
令人奇怪的是,刘仁轨没有一丝回家的意思。
他对皇帝的诏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上想灭了高丽,所以先让我们镇住百济。这里余寇虽多,但我们的防守也很严密。厉兵秣马,攻其不备,理无不克。”见众人还有不明白的,刘仁轨说,“知道朝廷为什么不派兵来吗?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成绩!等我们大捷之后,士卒心安,然后分兵据守,飞表以闻,请求增援部队,朝廷知晓,必然出师!”
现在,就在现在,如果放弃百济,就等于放弃了镇守,高丽没打下来,后方也没了基础,百济何时能灭?高丽何时能灭?
刘仁轨安静地等待,在众人失望的眼神中,他却冷静地对大家说:“我们不能去新罗,府城位居百济中心,前后掣肘,地域极好,去了新罗,不说饭碗问题,在人家的屋檐下,难免发生不愉快。等吧,鬼室福信此人凶险残暴,他已经把和尚给杀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不是针对我们的轰击,而是针对他们自己人的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