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许敬宗陷害唐长老 李义府修改氏族志(第2/3页)
长孙无忌被贬后,许敬宗再度趁热打铁,上奏曰:“长孙无忌谋反,其实并非完全是他自己的错,多半是褚遂良、柳奭、韩瑗煽动的。柳奭此人最为歹毒,他偷偷和内宫勾结,想毒死陛下!”许敬宗准确地抓住了李治的心思,那帮元老,该走的,一起走吧。李治惊愕地问:“他们一伙?还有谁?”许敬宗顿首,说出了一个谁都没曾想到过的名字:“于志宁!”于志宁,谋反?
哈,李治当即下诏,削褚遂良官爵,除柳奭、韩瑗名,免于志宁官。
身在越南的褚遂良没等到朝廷的任何变动,反倒听说儿子也要跟着到越南了。他这才明白,原来书上说,那些元老级别的功臣,不去隐退,必然招致杀身之祸,并不只是说说。儿子褚彦甫、褚彦冲要来爱州(越南清化)了,也算一种团圆吧!
褚遂良高兴得太早了。
李治只需要他们贬得远远的,但武皇后不需要。
半路上,褚彦甫、褚彦冲被人杀害。
褚遂良觉得再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他抑郁不已,愤恨而死。一直为中宫卖命的许敬宗高高兴兴地去领了几块骨头,但是,你要知道,当狗也是有压力的。当完武皇后的狗,人家武皇后该吃吃,该睡睡,但狗却要时时刻刻提防挨揍。许敬宗也不容易,他担心一个叫赵持满的人会杀了他。
赵持满,一个男人。
赵持满,凶悍绝伦,曾徒手搏虎,揍得老虎满地找牙。他善骑善射,力大无穷,长途奔袭,竟然能双脚追上敌方战马,一脚踹到马屁股上,将马踹得粉碎性骨折。虽说赵持满是个猛士,但他酷爱学习,尤其是能写得一手好字。他礼贤下士,长安城中,不论男女,无论老少,也不管贵贱,均爱慕他。
因屡屡建立功勋,他官至凉州刺史。
但这并不是许敬宗害怕他的主要原因,许敬宗最害怕的是下面的这层关系:
他的姑姑,是韩瑗的妻子。
他的舅舅,名叫长孙铨(长孙无忌的族弟)。
以赵持满的性格,如果从凉州赶来,肯定会先把许敬宗碎尸万段。
许敬宗一直被赵持满的存在所困扰,他害怕这次不除去此人,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他上书一封,诬陷赵持满为长孙无忌同党,共同参与谋反。李治同意让许敬宗接管此案,赵持满火速进京,被人拉进了一处秘密的地方,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关押要犯的大理狱。遵照许敬宗的指示,大理寺官员(也基本都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两位的亲戚)开始对赵持满刑讯逼供。
“说吧,你怎样具体参与了长孙无忌的谋反案?”
“太尉没有谋反,我何来参与?!”
“可是你参与了,说吧,具体一点。”
“构害忠良,天地共怒,士可杀,不可辱!”
“参与了谋反,还说这样的话,你不觉得你脸皮很厚吗?”
“我恨不能手戮奸臣!”
“你就是奸臣,你谋反还不是奸臣?”
(开始酷刑)
……
“说吧,你怎样具体参与了长孙无忌的谋反案?”
“身可杀也,辞不可更!”
“谋反了还嘴硬,你谋反了,是吧?”
官员看着被剥得浑身流血的赵持满,摇摇头,叹息一声,帮他写了份服罪表。
李治阅罢,大怒。
次日,赵持满被杀,暴尸于城西。
有人派出了无数打手和探员,如有敢去城西看赵持满的,均不会有好下场。长安满城豪杰,无不咬牙切齿。此时,有一个身形俊朗的人走了出来,他将赵持满的尸体收起来,背到一处干净的地方,好好安葬了。他不怕有人杀他,也不怕有人告他。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豪杰王方翼。他听说赵持满被杀,便说:“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
在许敬宗眼里,王方翼厚葬赵持满,更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论是长孙无忌,还是王皇后,他们谋害皇帝的罪名就能坐实了。原因就在于,赵持满代表着长孙无忌,而那个哭他的王方翼,则是王皇后的亲戚。
许敬宗还是不敢弄死王方翼的,因为皇帝喜欢他。
【关于贵族】
赵持满死后,长孙铨也到了巂州,当地官员受人指使,用棍棒将长孙铨活活打死。武皇后的任务总算圆满完成了,所有反对她的人,走的走,死的死,原来敢说话的,现在都不敢说话了。朝廷呈现出了祥和的一面,可民间不同,民间百姓一直在议论武则天的出身问题,毕竟,武家不是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