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王玄策出使天竺国 李世民访仙孙思邈(第2/3页)

当然,这些东西最主要的不是给天竺,而是等回去的时候,路过吐蕃,捎带给文成公主的。

天竺国王尸罗逸多病死,一个名叫阿罗那顺的大臣篡权自立。印度北部的骚乱,影响到了王玄策同志的计划,王玄策那三十人的使者团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窘,那个不知道名叫阿罗那顺还是阿罗那三的家伙,带着数万军队,威武地来袭击他们。

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王玄策等人被俘。

阿罗那顺将要给天竺国王和文成的东西全部扣下,在大河边上热烈庆祝自己的胜利。

兴许是抢了宝物得意忘形,他们对王玄策几人的看管就松了下来。王玄策和其余几人挣脱枷锁,竟能盗去几匹马,一路向东狂奔而去。大家逃到了吐蕃,已经相当于到家了。王玄策不是那种吃气的人,在这里,他找来文房四宝,写了两封书信,分别送给吐蕃、泥婆罗国。两封信送到两位国王手中,两位国王均表示出兵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尤其是松赞干布,他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

为了媳妇的礼物,为了替老丈人报仇,让人挑选了吐蕃全国最精锐的一千二百名骑兵,与泥婆罗七千铁骑先行奔赴战场。阿罗那顺的军队正在庆祝,王玄策便领着两国的军队杀了过去。阿罗那顺根本没有料到三十个使者会逃出去,这种突然袭击不是他想要的。

阿罗那顺的大军被八千骑兵追得满地都是,光是被斩首的就有三千多人。因为怕死,跳进大河被呛死的也有上万人。

阿罗那顺眼瞧着部下被宰得七荤八素,于是弃城逃跑。镇定片刻之后,他很快纠结了不少余众。因为他知道,唐人带来的兵都不是自己人,而且只有八千个。他疯了,张牙舞爪地扑向敌人,但攻势却被敌人轻松瓦解。

更离谱的是,一个叫蒋师仁的副将把他生擒了。

阿罗那顺哭爹喊娘地表示自己很无辜,希望王玄策放他一条生路。但他的家族似乎并不明白他现在的处境,族人领着大批军队堵住了江口,这是唐人退军的去路。后来王玄策知道,封堵江口的,是阿罗那顺的妃子和那帮比她们更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

从阿罗那顺族人军队那犀利的造型来看,蒋师仁确信他们根本不懂打仗。

正收兵,江口无数死皮赖脸的兵蠢蠢欲动。

三声国骂之后,蒋师仁直接领军捣入,杀入敌军腹心。敌军大溃,抱着头乱窜,妃子和王子都被活捉,一万两千人被俘。面对来势汹涌的唐朝联军,考虑到阿罗那顺也不是什么要脸的东西,天竺国内受到了巨大的惊动,五百八十余座城邑相继投降。王玄策,以几十人之力,调动两附属国八千联军,横扫印度北部。

这就是传说中的“唐朝与印度之战”。

王玄策带着俘虏回长安,中间还没忘记去看文成公主。

在这些俘虏中,有一个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个人,才使得王玄策的这次回京变得扑朔迷离。很多人说,几年之后,李世民的去世,就和这家伙有莫大的关联。

天竺人那罗迩娑婆寐,术士(自称的),头一回见到王玄策,就想凭借自己闯荡江湖十几年的本事蒙他一把。他说自己已经二百岁了,懂长生不老之术。

本来,王玄策不信那些鬼东西,刚想一脚踹上去,说句“那罗迩你婆婆个妹儿啊”一类的话来着。可他想起一件事,就把这骗子好好带到了长安,还献给了一直在求长生不老药的李世民。

【制度的延续】

隋朝是制度创立的黄金季,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黄金季。

虽然杨广同志利在千秋,但是他把隋朝人折磨死了几百万,不仅没有被人歌颂,反而成了暴君的典型。和其他丰功伟绩不一样的是,大运河到今天还有它的用途,而杨广的老爸杨坚则更有智慧。他在世界上首次采取了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到了杨广同学这里,加以改进,设立进士科,就成了后来的科举制度。

从大业一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创立,到清朝末年的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为中国选贤提供了公正、公平的可能性,的确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此外,杨坚同志还创造了十分有名的三省六部制,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