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侯君集淫心养美人 唐太宗挥泪立李治(第2/4页)

左庶子张玄素老师最苦恼,差点被李承乾整死,被揍个半死以后,他也想明白了,不再做无用功。李承乾案被破,他和右庶子赵弘智老师、令狐德棻老师等,因为不能拼死上谏,全部被免为庶人。李世民也知道不是他们不争,而是儿子不争气,做出这样的决断是为了给大家上谏起点积极的作用。

不久之后,三人就被召回了朝廷。

所有人都不会高兴,包括李世民。

但此时,李四胖同学却有着雀跃青天的迹象。

而且,据观察者称,魏王府里头的幕僚都跟嗑了药似的,正准备庆祝魏王四胖接任太子位,大家憋足了劲儿,留好肚子准备吃顿大宴。要我说,大家不是高兴得太早,这帮沉稳的幕僚之所以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绽放出比夏花还灿烂的容颜。是因为李承乾案后,李世民曾亲自对李泰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是朕最好的孩子,朕要立你为太子!”

李四胖激动了一把,把李世民的话原封不动地描述给了大家。

大家更是激动了几把,开始提前庆祝。

大家知道,李世民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也知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李世民一辈子没干过几件让自己后悔的事,这件事除外。

李世民左思右想,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的地方。终于,在某个晚上,他明白了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哦,是的,李泰的确有超凡的才华,可之前李承乾跟他不和,一旦李泰即位,李承乾便难逃一死。李世民认为,李泰虽然可爱,但回想他做出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去想,就会明白,他其实是个很凶险的人。

他一直都在觊觎着太子这个位置,并因此做过很多错事。

李泰一直都在为当太子而努力奋斗,这有什么不对吗?李承乾被囚禁后,朝廷一度噤声,唯有长孙无忌肯站出来说话。

他建议李世民不要立李泰,晋王李治比较厚道,人也不错,同是长孙皇后所生,机智聪明,可以当太子。另外,长孙无忌拿出了一个很要人命的观点,那就是,无论是立李泰,还是立李恪,其他几个孩子都很难保住。等他们当上皇帝,首先要杀的就是他们的兄弟,唯有李治不会。

作为李泰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为何会更倾向于李治呢?

我认为,这和李四胖平日里的为人有关,更和长孙无忌自我的考虑有关。李泰礼贤下士,但羡慕笑傲公侯的仁人志士,于是学习人家的高尚品德,就连长孙无忌这样的他都不放在眼里。更要紧的是,长孙无忌和李泰私下里根本就没有交情。长孙无忌绝不会推荐一个对别人和自己都不利的人当皇帝的。

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说得很对,眼下,他又该怎么做呢?

李世民的做法是,这天夜里,单独把小胖叫来,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四胖当场痛哭流涕,表示很懂老爹的心。

他一下扑到李世民的怀里,哭着说:“今天就是儿臣重生之日,陛下答应让臣当太子,臣感激不尽。”李世民也为之动容,忽然,李泰抖落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臣现在有一个儿子,等臣死的那天,就把他也杀死,把位置让给晋王(李治)。”言罢,就只管在李世民怀里哭。李世民叹息一场,又答应了李泰。

为了瞧瞧大家的想法,次日开会,李世民决定先把话题抛出去。

他对侍臣说:“昨夜青雀扑到我怀里,他对朕说,昨天是他重生的日子,我许他当太子,他很是感激。青雀有一个儿子,他说,等他死的那天,他会把儿子也杀死,把位置让给晋王。朕想问一下,你们是怎么看的?”

大家莫名其妙,见李世民眼睛有些红肿,会意。

谏议大夫褚遂良立刻读懂了李世民的意思,他上前一步道:“陛下还是没有考虑清楚,陛下万岁之后,魏王当了天下之主,他还会记得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吗?人哪里有杀掉自己儿子,把爵位传给别人的道理?”褚遂良开始数落李世民的错误,“陛下先前立承乾当太子,又不忘宠爱魏王,让魏王误以为您是在他们两个之间抉择,才有了今天这个情况。如今,陛下又立魏王……”

顿了顿,褚遂良忽然抬高了声调,“既然魏王说了这样的话,立了魏王,陛下就得先替晋王想好活路!”